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国医: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> 第15章 临盆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撑着身子坐起来,身子一晃,周身的关节跟着噼里啪啦的响了一遍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跟放了一挂小鞭炮似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皱起了眉。
         仅仅听到这些响声,胡翊就判断出,李大爷身上一身的陈年旧伤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打过仗的人?
         此时的胡翊再盯着这个李老头细看,六十多岁,上过战场,一身的旧伤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还姓李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宫人们还尊称他一声国戚大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身为皇亲国戚,还姓李,胡翊的脑海里忽然就冒出一个名字——李文忠。
         眼前这个李大爷,莫非是李文忠的父亲,朱元璋的姐夫李贞?
         胡翊把李大爷搀进了屋。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早饭吃的比他好,胡翊见对方吃过了,也就不跟他客气,享用起了自己的早餐。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坐在屋里,左看右看,很快就又喘上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咳嗽的厉害,胡翊只得放下饭碗,又替他揉了揉肩膀周围的穴位。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的病情减轻了一点,表情也变得轻松多了,面露出微笑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你这么一按啊,我这身子骨就舒坦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这儿,李大爷自己又打趣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人不能享福啊,以前活的很艰难的时候,身上哪有这些富贵病?昨日,你没有替我揉按之前,这晚上睡觉也还过得去,偏偏是你给我揉了穴位,舒坦了一会儿,回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,这个难受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笑着往嘴里刨饭,这大概就是李大爷过来找他的原因了吧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您这病实在是不好除根,冬春两季又是发作最厉害的时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点头道,“是这回事,我妹夫为了我这幅身子骨,没少给我请郎中调理,来一个不管用,来了七八个还是不管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下意识脱口就要问,那宫里的太医给你看过病吗?
         治的怎么样?
         可他一想,这李大爷是李贞,他的妹夫就是朱元璋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对这位姐夫的爱戴,后面大封功臣的时候,李贞和李文忠父子同时受封曹国公,父子同爵,这在史书上都极其罕见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的宠信和爱戴,朱元璋怎么可能没派遣御医给他诊治过?
         胡翊把话咽了回去,而是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这些日子还在宫里,您要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,可以随时叫人来找我,这么大年纪了,又喘的厉害,走这么远的路来找我,怪费劲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大爷笑道,“我前几年可不这样,别说是种这点儿庄稼了,就是舞刀弄枪,在马上立劈几个元贼,那也不在话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话胡翊自然是信的,他又替李贞揉按了一会儿穴位,然后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就这么给你诊病,主公那里不会说什么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咧嘴一笑说道,“他能说你啥?你的医术我都见识过了,要是真能缓解这痛苦,他高兴还来不及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这就放心了,从医箱里取出了银针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几针下去,不仅缓解了哮喘和咳嗽,就连李贞身体上的陈年旧伤,也有部分得到了缓解。
         被胡翊施了这几针之后,李贞忽然有一种自己又回到了五十岁时候的错觉,那时候身体还没这么糟糕,既能舞枪弄棒,还能活动自如。
         难得身体能够这么舒坦,人要是到了他这个年纪,无病无痛是奢望,能够减轻病痛折磨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李贞赞叹着胡翊的医术,随口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宫里的饭菜,还吃得惯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说道,“每顿饭都有馒头和米粥,宫外头还吃不起馒头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点了下头,看胡翊这个年轻人不错,又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没事了就去我那坐坐,给我这遭老头子治治喘,我管你酒饭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这儿,李贞从袖口里面,掏出了一个红布袋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对胡翊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儿媳快要临盆了,我寻思着你医术很好,你帮我算算她的临盆日期,要得不?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心想这也没什么,接过李贞递来的红布袋,里面有许多纸张,清楚的记录着一位女子的怀孕期间身体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尤其是月事和胎动的记录,很清晰,只是不大规律。
         月事不规律,临盆的日期预测,就很容易会不准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按照现在流行的办法,从首次胎动日期开始算,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估计,得出来的预产期大约在280天到294天之间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么算下来的话,现在距离李贞儿媳的临盆日期,大约还有14—30天左右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个方法估算并不准确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早先就发现了,当前对于孕妇临盆的日期估算,与月事规律有极大的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 月事越规律,误差越小,反之误差越大,甚至经常出现估算的临盆日期,误差超过3-4周的离谱状况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看过了记录纸张,询问李贞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稳婆和其他大夫是怎么说的?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直言道,“稳婆和几位太医的结果一致,一个月后生产,准确推断还有32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仔细想了想,心里对于这个结果并不认可。
         仔细又翻了几遍记录,从最近几次子宫的开合记录,还有月事、胎动的数据仔细对比。
         再结合御医们的诊断记录。
         综合过后,胡翊得出来一个自己测算出来的结果,并对李贞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李大爷,按照我的测算,你家儿媳的生产日期,怕是就在七日之内了,最迟不会超过十日就要生产,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先是一愣,毕竟这个时间出入,和几位御医们的预测,差距实在太大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赶忙问胡翊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个推断,你有几成把握?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直说道,“大概七成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连忙点头,此时他心中也有些不安。
         儿子在外领兵打仗,儿媳嫁入他们李家门多年了,这才终于怀孕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出个差错,可怎么得了?
         而且这两边的预测时间,差距实在是太大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李贞等不了了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道理,让他意识到自己得提早做准备才行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胡郎中,这事很重要,我要告辞了,多谢!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连忙从胡翊居所出来,去坤宁宫见马秀英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什么?你说萍儿的临盆期提前了?”
         马秀英作为李文忠的养母,平时对这些事情都极为关切,经常派遣太医前去为儿媳诊治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连稳婆,也是找了宫中经验最好的,给派到了李府去。
         马秀英此时疑惑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记得几位太医们的推断,临盆期都是在一个月后啊?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点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几位太医的诊断是在一个月后,只是我遇到了个郎中,他给我的诊断,最多七日内临盆,日期却是近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马秀英一愣,朱元璋为了经常能见到这位大姐夫,把李贞留在宫中居住。
         宫里除了太医,哪儿还有其他的郎中?
         哦!
         马秀英此时想起了胡翊。
         莫非,替李贞诊治的人,是胡翊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