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国医: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> 第43章 锏名亢龙,弓名惊风
         华盖殿里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身穿龙袍,四十岁的他正值壮年,龙精虎猛,提笔在奏折上笔走龙蛇,快速书写着关于海禁条文的批复。
         方国珍虽然平定,但陈友定残部依旧猖狂,在沿海一带勾结倭寇洗劫百姓,简直猪狗不如。
         之前,虽已下令将沿海的百姓迁离至内陆,又派兵去征陈友定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海禁的具体律法还没有草拟,如今正在促成此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批奏章,朱标则是在他侧面,另摆上一条桌案,也抱着一堆奏折在批复,也算是开始实操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奉旨前来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还是他第一次正式的面见朱元璋,而且身边没有其他人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臣,胡翊,恭请圣躬万安!”
         见皇帝要五拜三叩,礼仪非常繁琐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胡翊刚要行礼,朱元璋立即一个字打断,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看得出,朱元璋也挺烦这些礼仪,他长话短说,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咱要你去北伐,在保儿手底下做监军的事,你都知道了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应了一声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,“你也是时候该去历练历练了,在军中少说话,多做事,争取立几个军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罢,还不等胡翊答对,就伸手一招身边的内侍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取兵器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两个太监怀抱武器走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人手中抱着两条铜锏,一人手中捧着张紫檀木做成的轻弓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亢龙锏是长短一套,照着你习练锏法时候的兵器,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,只是用了铜,更扎实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罢,又将那张轻弓取在手中,拉开弓弦试了试,点头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弓是标儿用的,名叫惊风,可射一百二十步,箭速奇快,你一并带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两个太监将亢龙锏和惊风弓送到胡翊面前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抓起锏来掂了掂分量,长锏大概1.2米,适合进攻,重3斤。
         短锏0.66米,1.8斤的重量,适合防守。
         手持双锏,攻守兼备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臣,谢陛下、谢太子赐予,必当以此兵器,尝元贼之鲜血,彰我大明军士之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对于胡翊的回答很满意,但他似乎很赶时间,立即便又摆着手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那你速去准备,马上出发,迟了保儿可不等你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这就被轰出华盖殿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朱标实在是担心胡翊,跟朱元璋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爹,我再去跟他嘱咐嘱咐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标立即赶出来,叫住了胡翊,对他细心叮嘱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常将军带兵攻打保定府,保儿哥发出家信时,正在协助常将军扫荡元军,他与你约在真定卫见面,便是要在破了保定后,行军至那里,所以你的时间不会多,几万大军不会驻扎下来只等你一个,这一路艰辛得很,你要有个准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标说到此处,胡翊还不知道这段路途究竟有多么恐怖。
         直到朱标说出了距离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从南京到真定卫,有2400里地,另外,作为姐姐未来的夫婿,你也是我未来的姐夫,更要叮嘱你一句,到了军中不会做没关系,要多看,若是不懂得如何做事,你就记住放权给下面人做,只需记住不折腾这三字,便出不了大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实话,朱标这一句2400里地,可真把胡翊吓住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后面朱标的善意提醒,让胡翊立马就进入了状态,心里知道了此行的重要性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臣,谢过太子提点之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向朱标见礼表示感谢,朱标立即将他扶起,拉近了距离,小声说起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你我将来是一家人,不必拘礼,快去后宫一趟,姐姐在等你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告别朱标,立即回到后宫。
         李贞和朱静端、朱静敏正在那里等他。
         换洗的衣物和文书、令牌,李贞都已为胡翊准备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朱静端也是快步走过来,知道事态紧急,红着脸,双手递过来一个荷包,声音糯糯地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为你求了平安符,希望你此去一切顺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也顾不得别的了,只得最后嘱托了李贞两句:
         “李大爷,我那些堆肥,隔几天帮我翻一遍,蚕豆长出来寸深的时候,就劳烦您帮我将那些肥料追到地里,等那蚕豆长出来,您给我留几粒,这东西我将来有大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贞点了下头,说了声“记住了”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这就立即出宫。
         宫门外,已经有六人牵着马匹,在等着他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为首一个精瘦的中年人,皮肤显出厚重的古铜色,看着相貌平平无奇,走起路来却带着一股威势。
         此人来到胡翊面前,立即便见礼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卑职马长风,奉旨护送监军大人前往,路程紧急,请大人立即上路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看到其他五人,也在向着自己见礼,立即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今后路上兄弟相称,大家无需再向我行礼,礼节多了反而是累赘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七人七马出了仪凤门,胡翊他们刚出城,立即便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 原来是继母柴氏抱着小妹胡令仪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翊儿,路上保重,你爹和你大哥都在当差,只有我来送你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看到胡翊坐在马上,胡令仪也是立即挥着小手,边哭边喊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哥哥,你快些回来,不要等仪儿长成大人才回家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放心了,母亲,照顾好小妹和大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只在城门外略一停顿,便立即出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护送胡翊的这六人,领头的马长风,曾是常遇春手下的千户,后被调进大都督府当差。
         马长风加上另外三名骑兵,外加两个斥候,这便是全部的护送阵容成员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马长风与胡翊在官道上并行,趁此机会,马长风细细对胡翊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李将军信中约定,大军五到七日到达真定卫,如此一来,留给我们的时间至多为五日半,因此一切从简,只有我们陪着您上路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听说后,有些发晕。
         五日半,要行进2400里地?
         随后,马长风说出了今日的行程——淮安驿。
         从南京到淮安,600里地,一日走完。
         胡翊心说,这不是要他的命吗?
         好在是李贞对他进行了系统培养,纠正了他的骑行姿势,再加上父亲前几年教过他骑马,有些基础。
         要不然的话,这2400里地不等他走完一半,裤裆都得磨平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吧,南京——淮安。
         600里地,开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