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宋秀 > 第十八章 赵普与魏仁浦的交锋(求追读!)
         赵普方才就已知道,要想劝导魏仁浦成为赵德秀的老师,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在有着赵匡胤昨夜的提醒,赵普对魏仁浦的了解颇深,今日之请他心中自有计较。
         面对魏仁浦语气不善的话语,赵普并未接话。
         在魏仁浦的注视下,赵普目光灼灼,反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天纵之才,普坚信以陛下的心胸及才能,他取得的成就不会比当年的世宗差。
         可魏公以为,丧乱数十年的天下,是陛下这一代人就可以彻底重整的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赵普的这句反问,让魏仁浦陷入了沉思中。
         赵普是智者,魏仁浦又何尝不是?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不由得想起了数十年来,在世间可以呼风唤雨的许多名字:
         “朱温、李存勖,李嗣源、刘知远、郭威、柴荣...”
         暂且不论他们个人品德如何,至少在能力方面,他们都能称得上一句“英豪”的评价。
         五代乱世持续不休,非是天下无有英豪出。
         能占据中原获得正朔美名的朝代,哪一个又没有着统一天下的实力?
         可惜诸位豪杰的继任者,却大多无能、孱弱、昏庸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故方其盛也,天下贤士皆翘首以盼盛世降临;及其败也,天下贤士皆愤恨积身怒其不争!”
         一想到这句话,世间每一位渴望河山重归一统的智士心中,都有着难以言表的苦楚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殿外的那名引得魏公不快的少年者,乃是陛下的嫡长子。
         魏公通晓百经,自是知晓“皇家嫡长子”这五个字代表的是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皇长子是曾诱捕过魏公,然以魏公之智,皇长子能做到这点,就足以证明皇长子天资上佳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少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
         皇长子将来要想承担起社稷重担,急需一位国士为师。
         天下数十年崩裂乱局,皆因中原王朝继承人不振而始终糜烂不堪。
         普好读史书,每当读到汉唐时期,华夏为万国来朝的盛景时,普时常扼腕长叹。
         既叹且恨!
         普认为,魏公定然心中与普一同焦灼叹恨过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今日魏公是有机会,为天下万众贤士抹平这心中愤恨的!
         魏公难道不想吗?
         还望魏公以天下苍生为念,摒弃内心嫌隙,如盛唐时期的贞观名臣玄成公一般,为天下万民规导出一位太平之君!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完这番动情的劝说后,赵普起身离席对着魏仁浦深深一拜:“普愿替陛下、天下人拜谢魏公!”
         赵普的话语每一句,都如同晨钟暮鼓般敲击在了魏仁浦的心头上。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心中对天下乱局的叹恨,一点都不比任何人少。
         心怀天下的魏仁浦,又怎么不会被赵普的话打动呢?
         还未等着赵普拜完,魏仁浦就连忙起身握住了赵普的手,将他重新拉入席中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则平何必如此,何必如此呀!
         老夫又岂是因一点嫌隙,就意气用事罔顾苍生之人,赵德秀的确有可赞之处,老夫教就是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听到魏仁浦的承诺后,赵普才渐渐稳定住激动的情绪。
         想到可以完成赵匡胤交代的任务,赵普的心中就有着喜意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从刚才魏仁浦的诸多表现中,赵普早就感知到魏仁浦对教导赵德秀一事,不像表面上那般绝对抗拒。
         既然有能说动的可能,赵普自信他有把握像当初说服赵匡胤发动兵变一般,打动魏仁浦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料就在赵普以为大功告成之际,魏仁浦沉吟后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今日应则平之劝,老夫愿意试上一试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在皇长子正式拜师前,老夫还有三个条件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听到魏仁浦这么说,赵普的眼眶下意识的又重新积蓄热泪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同时赵普的身体,再次有了离座的迹象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魏仁浦岂会再给赵普第二次机会。
         早有防备的魏仁浦伸手紧紧抓住赵普的袍袖,口中坚定地说道:“老夫已至知天命之年,并不惧生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的言外之意很明显,若是赵普不答应他要提的三个条件,那么他就宁死不教。
         见魏仁浦都这么说了,赵普只能长叹一声后端正了身体。
         要是换做旁人这么说,赵普大概会嗤之以鼻,可前几日有意举兵反抗的魏仁浦说不惧生死,的确有让人信服的底气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魏公且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同样是智者,方才是赵普占据主动,现在轮到魏仁浦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见赵普愿意倾听,魏仁浦随即开口道:“师徒人伦,仅亚于君臣、父子。
         皇长子品性如何老夫暂不可知,一次计谋的侥幸成功,亦不能完全证明皇长子的天资。
         老夫要先观察他一个月,若他确是一块璞玉,老夫在与他行师徒之礼。
         若不是,莫怪老夫来日请辞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在古代师父与弟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,更何况赵德秀身份特殊。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知道一旦他与赵德秀成了行过礼的师徒,那么他个人的荣辱及家族兴衰,就全寄托在了赵德秀的身上。
         死魏仁浦倒不怕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将来赵德秀若有机会登上帝位,结果却是如先前那些后继之君般昏庸残暴,赵德秀将来会被后世人骂多狠,身为师父的他也逃不过。
         遗臭万年,才可怕。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话一说完,赵普就知道魏仁浦担忧的是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的担忧完全合情合理,加上魏仁浦自己限定了期限,赵普实在没拒绝的由头。
         赵普点头答应的同时,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赵德秀——原本他想着为赵德秀一劳永逸,可没想到兜兜转转,能不能彻底抓住这位大才的心最后还得看赵德秀自己的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长子的教学,与其他人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 老夫既已选择教导皇长子,为避免流言蜚语,老夫不再打算在朝中担任要务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此一来,老夫希望将来则平能为老夫送来天下之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当听到魏仁浦的第二个条件后,赵普思忖一会后也答应了下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以天下之事教导赵德秀,才能让赵德秀的成长变得更加优秀,魏仁浦能提出这一点,说明他开始真正为赵德秀考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见赵普已连续答应自己两个条件,对于心中的第三个条件魏仁浦再不迟疑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为方便观察,亦为将来能全身心的教导皇长子,老夫请以外臣之身居于内宫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魏仁浦的第三个条件一提出,赵普脸上有了为难之色。
         内宫是皇帝家眷居住的地方,以外臣之身居于内宫属于是逾距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察觉到赵普的迟疑后,魏仁浦感慨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知天命的老夫还能有多少时日?
         若不每日在身旁规导,老夫恐将来辜负了陛下的信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又是一番合情合理的说辞。
         赵普并没有迟疑太久,因为他想到了赵匡胤对赵德秀的期待。
         咬一咬牙,赵普替赵匡胤答应了魏仁浦的第三个条件。
         见赵普诚意十足,魏仁浦的脸上才露出笑意。
         早已煮沸的茶水,在魏仁浦的举拖下缓缓倒入了赵普的杯中。
         看着杯中茶香四溢的茶水,赵普忍不住举起茶杯轻抿一口。
         茶香入口,心下放松的赵普,轻叹道:“今日想喝一口魏公的香茶,还真是不容易呀!”
         今日他与魏仁浦的交锋,可谓是不分伯仲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转念一想,赵普在心中就不由得为赵德秀担心起来:“来日不容易的,恐怕就是皇长子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赵普深知以赵光义的政治敏感性,他不可能对赵德秀拜师魏仁浦一事毫无察觉。
         希望皇长子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