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我在唐朝当神仙 > 第33章 尚在修行
         地祇看向江涉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某姓江,蜀中一山人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原来是江先生!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见礼,不敢小觑。          身后,几个道士也纷纷行礼,不因为对方的谦逊而冒犯。小道士更是稀奇,不是说这个岁数大高个子是山主吗?怎么这位先生在和他说话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身边带着的道士多,香客们都看过来。          窃窃私语。          好奇这观里出了什么事,怎么这么些道士聚在一起。          莫非是县令来了?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慢悠悠笑着道:“如今是正午了,两位贵客可用了午膳?若是未用,不如移步吃些斋饭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我们清虚观旁的不论,这斋饭味道尚可,想来应当不会教贵客失望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应下。          “那便叨扰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几人一起走着,沿路能听到有香客在私下里说山上遇到神仙的事。          到了斋堂,还能听到人抱着碗跟人议论,嘀咕说:“这山我来了不是百次,也有五十次了,每月初一,逢年过节都要上山奉香。怎么从来没瞧见神仙?”          “莫说是神仙,就连传说的妖怪咱也没见着啊,还说什么妖怪们在山里吃席,我瞅就是二牛那小子胡说八道!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听见,不禁莞尔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注意到,笑呵呵地说:“江先生觉得有趣?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颔首:“这样无知无觉度过一生,平安康健,就是最好的了,不必问鬼神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一想,乐道:“还真是,这样的福气难得啊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他旁敲侧击:“曾有人言,这世上的名山大川其实都有神异之物,只是凡人不得看见罢了,两不相妨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地祇山魈忽地开口,说:          “山神地祇夜宴,山鬼精魅相赴,人自然是看不到的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一顿。          这意思是……          这两日沸沸扬扬的山上仙人之说,果然是山间精魅的筵席。谈笑间漏了几句只言片语。          叫凡人听见了?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忽地想起县令托付的一事,便问与老道。          “观主可曾听闻有一方士?自称道法可比汉武时栾大,可点石成金,可解江河决堤,可炼不死之药。其有一不入门弟子,在附近诈了几千贯钱,如今县令已经定罪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肃然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先生可知这人姓名?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摇头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县令只讲此人颇通幻术,有许多技法,不少弟子拜入门下,奉侍左右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仔细回想,遗憾道:“贫道好似有些印象,不知是在何处听过,这便去让门下弟子好生寻寻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山神地祇也应道:“小神回去便去查,或问旁的地祇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他们坐着的是斋堂里很偏的一张桌子,斋堂里也吵闹,寻常的说话声离着二尺就听不见了。          道童端来饭菜,打断了他们说话,每人一碗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听到山主的自称。          筷子险些拿不稳,摔到桌上。          黑石山山主,未修行时,性情暴戾,修行之后,也不大爱搭理凡人。他本以为这位江先生是山主的旧交,却忽地听到这句“小神”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惊得险些三魂出窍。          能让一地山神自称“小神”。          那这眼前的江先生的身份是……          “不敢当,不敢当。”老观主立即道。苍老的手颤巍巍扶好筷子,望了一周斋堂,招手唤来一个年青道长。          与他说了一番。          “都去问问可有人知道,若是不知,那就去查。”老观主说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多谢观主。”江涉说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道:“襄阳出了以道法欺人的事,我等自当好生查清,以正道法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我清虚观虽不是什么名观,但也当有此义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这清虚观的斋饭名副其实,实际上是一碗五谷饭,小米稻米黄米麦子和豆煮在一起,分量颇大。上面佐着时令菜蔬,是山上道人自己种的,荠菜鲜嫩,青瓜清爽,茄子是酱过的,又搭着两片豆腐。          这样的一碗饭,只收八文钱,入口清爽。          吃饭的时候,三人闲聊。          期间,江涉请教了些道家的炼丹方子,这老道也大方,并无私藏,讲的明明白白。          “丹者,天地之元气所生也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大丹依五行,更相为祖始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“譬如金液丹,便是取金一斤,以华池渍之百日……金精自服,状如紫霜。此金液入口,五脏皆生黄金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便是借托金石不朽,不死不灭的道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道说完。          又道:“金液丹是传下来的方子,清虚观地小庙微,钱财不足如此,尚未试过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虽不知高人身份,但老道也劝说了一句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只听闻均州有道人服丹而亡,炼丹之术,道也,但若是服用丹丸,还需慎重。自然,若是先生有别的法子,与我等凡夫不同,自然是可以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说的要比元丹丘更细致一些。          让江涉心里有着微微的雏形。隐约有些念头,想要及时捕住。          他道谢说:“多谢观主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一会可否借贵宝地,某想尝试一二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先生只管用便是!”          几人已经用完了饭,坐在案桌前,听着斋堂里喧杂的声音。有的汉子抹着眼泪,要求家人康健平安。有的衣着锦绣,跟同伴说是在门口摊子那处买了一枚珠串,可以求财。有年轻娘子,面色羞煞桃李,被母亲带着上香,想择良人。          又有县学学子立誓科举高中,望文曲护持,文星得助。          人生百态,心中所求各不相同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犹豫了下。          能遇到山主和高人的机会太难得。          纵然有些冒昧,他还是忍不住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贫道幼时,曾见过一老者,与贫道有活命之恩。那老者自称山川之主,却未说是哪座山的山君,如今七十八年过去,贫道也老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不知贵客可认得他,他……可还活着?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又说了那老者特点,是一个年迈须发尽白的老人,神情温雅自然。          正与方才地祇山魈所言相应。          看着眼前同样须发尽白的老道人,身形有些佝偻,脸上肌肤薄如蝉翼,满是皱纹。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开口:“那位尚在修行中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便是鹿门山山神。”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佝偻着前探的背忽地松下来,“那便好,那便好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他有些恍神,喃喃感慨道:          “原来是鹿门山山神,怪不得……竟是这么近的地方,这么近啊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七十八年如流水,忽忽而过。          凡夫百年,是仙神弹指一挥间。          他就老的就快要死了,而当年的恩人还在修行。          真好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眼泪不禁淌下来,他低下头用粗糙如树皮的老手不停擦着,低声说:          “让贵客见笑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多谢先生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和地祇都没有说话,给老道士留出伤怀和欢喜的时间。          有观中道士远远瞧见老观主异样,俯身想要探查,老观主一时说不出话,只摆摆手。让人知道自己没事。          过了一会。          才重新抬起头,眼中泛红,两鬓苍白。          老观主道:“先生既要试着炼丹,请随贫道往丹房去吧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听从运营官建议,每天更新一起发,时间改到晚上九点,前后两更,间隔三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