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我在唐朝当神仙 > 第66章 岐王宅里寻常见
         水下,隐约可见到一尾青色大鱼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和初一简直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了。趴在船边细看,看那大鱼一路追随在水中,不前不后游着。          水波涛涛,天色又黑了,不大能看清。          “这是什么鱼?”三水小声问。          初一盯着仔细看,想着说:“有点像鲤鱼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鲤鱼能长这般大?”          初一左右看了看,瞧见没有船客在意他们两个小儿说什么,才压低声音,很小声地说:          “这是成了精的鲤鱼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他们在云梦山很少碰见精怪,山下见的也不多。          天底下的精怪,很多时候不太爱和人接近,毕竟没入道之前,要么是吃与被吃的关系,要么是被吃和吃的关系。          更别说是这样大的鱼妖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眼睛晶亮,小声问江涉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前辈,这鱼认得你?我们之前来洛阳也走过水路,从来没见着洛水里的鱼妖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旁边他们的师父,中年人也竖起耳朵。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垂眼看着嘴馋不肯走的大鱼,一直跟着船游,还想再吃两滴白天的青液。          “白日里喂过一次,有些贪嘴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三水忙问:“它吃什么东西?我这还有带来的点心,它吃吗?”          说着,就掏出包袱里的油纸包,拆开上面捆着的麻绳。          “你可以试试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也不知道,这种水中的鱼精吃不吃人的点心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便和师弟初一互相分了点心,擦净手,小心翼翼掰开洒在洛水里。水波一荡一荡,上面还飘着点亮的花灯。          两人屏着呼吸瞧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它凑上来了!”          过了几秒,三水叹息一声,懊恼道:“没吃!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失笑,倒是为难了那大鲤鱼。          他手指在船舷上轻轻敲了敲,鱼得到口信一般,潜入水底。          再望过去,两人抻着脖子细瞧,也看不到那大鱼的影子了。          失落了一会,两人又问起来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前辈住在何处?师父说我们还要在洛阳待一阵子,访问道友,刚好可以拜访前辈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便把在集贤坊的住址说了一遍。          问:“洛阳也有修道人?”          中年人接过话说,“是去拜访弘道观的道友,他们师祖与我山门的一位长者有些情谊,一来二去,倒是经常拜访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弘道观名声极盛,与长安玄都观齐名,在洛阳是数一数二的大道观,常为朝廷和李唐皇室举办消灾祈福的法会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和初一又在旁边说。          弘道观是在修缮坊,离前辈住着的集贤坊也不远。          其中心思暴露无遗,就差张口直接求了。          江涉瞧着两小儿焦急的样子,低头饮茶,许久没有应下。          心中失笑。          不起眼的航船,荡开一道道水波。他们行驶在夜色下的洛水,穿过花灯和坊船,穿过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。          见了王侯子弟的夜宴,也一掠而过。          今日仙事,外人不得知。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宅中,灯火曜曜。          十几个掌灯侍女捧过灯盏。          一重重燃亮烛火,又以丝绸和纱帛作为帷幔,层层掩映,外面的夜风吹不进楼阁,室内明亮醉人。          花厅满是香气。          婢子和僮仆们置办宴席,神情温和轻盈,走路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。他们把美酒、佳肴、名贵杯盏,小心搁在案上,又无声有序退下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李范,喜好风雅,又喜提拔才子,在文人里很是有名。          宴上常是佳人美酒,清雅意趣,弦乐动人。          莲花烈酒美人枕。风月无边。          在厅堂一角,琴弦声声,演奏的是昔年李龟年为王维《相思》所谱的曲子,乐声清亮激越。          客人三三两两闲坐,俱是富贵风流。          满室嘈杂。          乐师弹琴切切错错,客人聚在一起饮酒说笑的声音,座中人吹捧岐王近日新的画作笑声,美人殷勤细语,觥筹交错杯盏玉器碰撞响声。          “这是郑虔的山水画?我还当之前那副便是绝妙,未曾想竟然推陈出新,又长进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上面还有郑虔的题诗……”有人念了一遍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好画!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亦是好曲!”          座中有人感慨说,“这是摩诘的诗啊,一晃也这么多年过去了,王摩诘还是这般年青,少时才名,真是让人羡艳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是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人,面色苍白。          一身丹色的常服,腰配金钩玉带,衣上的花鸟绣纹被灯火照的潋滟生光。          手略微一抬。          身侧佳人就素手小心捧起玉盏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饮着酒水,点评了一句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摩诘写诗,有声韵和空寂之美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他笑着对座中一人,招手道:          “摩诘,过来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你我也有一二月未见,之前差人去问,王家说你出游了,是去了何处,可有见闻?”          众人簇拥着王维,把他让到最前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去了一趟襄阳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微微挑眉,神情慵懒问:“去襄阳做什么,摩诘可是在襄阳有旧友?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听闻襄阳有些逸闻,心中好奇,特地去了一趟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宾客里也有听闻的,问说:“是不是襄阳那卢家人遇仙的事?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含笑听着,见乐声渐轻,抬抬手,又叫他们继续奏乐。          他饮着酒水,靠在美人膝上,神情闲散慵懒。          听宾客们说起襄阳乡户人家遇仙的事,并不放在心上。          宾客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我听说是有个老夫人过寿,院子里的一部分宾客,还有卢家人,下人,全都大梦一场,梦中的事都跟真的一般无二,在里面度过一生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那……十七人还是十九人,听说已经被当地大户人家请去了,也不知是不是真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“七日不饮不食,恐怕早就死了!”          有人猜测:“莫不是当地县令传出来的?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饮着酒,看他们说话。          几人说着,目光又落在王维身上,有人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摩诘,你去了襄阳,可是真有此事?”          在众人的目光中。          王维放下酒盏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是听说过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他道:“不仅如此,还听到一首诗文,摩诘不才,愿以琵琶奏曲。”          众人都来了兴致。          王维极通音律,妙能琵琶,擅弹古琴。又性情冷僻,喜自弹自品,少在人前显露。          今日却愿奏曲,这可是难得一闻的。          侍从忙取琵琶来。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一曲毕。          四周俱静,琴弦停歇,众人都安静下来。          屏着呼吸,心神还停留在琵琶声中,仿佛身在那宴席上,听猛虎长啸,猿猴痛哭,又见蛇蟒穿行。          仙人谈笑,地祇鬼神侍奉在侧。          宴中神鬼大笑,狂歌痛饮,但求一醉。          仙气盎然,非人间曲调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直起身。          他问:“这曲叫何名字?”          王维收了琵琶,有些晃神,停了两息才回过神来,想起那平平的诗作。          声音清淡:          “《夜游鬼神宴醉闻妙道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