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我在唐朝当神仙 > 第70章 岐王求医求仙
         弘道观,观主太和道人为岐王诊过脉,端详贵人的面色。          半晌没有说出话。          他看过的病人不知有多少,从脉象和面色可以瞧出,岐王的身体……应该就在这一二年间了。          这话又是不好对贵人说的。          属官忙问:“如何?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面上没有露出异色,笑道:“这气疾最好是不要饮酒,大王忧思过重,平日里应多注重保养,太医也应当叮嘱过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好诗酒,是出了名的。          属官问:“之前是在宴上犯的毛病,大王喝了几杯,可紧要?”          “偶尔饮一二次,只要不贪多,是不妨事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问:“平日里大王要饮多少?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脸上,背上,臂膀和腿上,全都扎着银针,等着调理,身旁有人用丝绸做了屏风遮挡,隔绝室外的细风。          他闭着眼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每日小酌三五杯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:“这便不少了,还是该少饮酒,少沾冷风凉气,远离尘烟,心气舒平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“本王知道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属官愁眉不展,拉着道袍的袖子,问观主:          “这胸闷气疾之症,可否开炉炼几丸丹药?需什么丹材,都由王府出,观主不必忧心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想要抽回自己的袖子,暗中用劲,没使动。          也不知道属官一介文人,哪来的这么大力气。          观主想了想,“炼丹需要一些时日,先由太医行针开药,等一旬之后,丹才可成,到时候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属官忙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到时候便可治好?”          观主咽下去没说出的“到时候便会好一些”,意识到对贵人不能直说,不然人真死了就要找他了。          他斟酌着道:          “是会有些效用,但也要看大王如何保养身体,是否饮酒无度,是否心气平和,不再过多思虑,心绪起伏……做到这些后,便是看天意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等属官松开袖子,观主太和道人忙去查询古籍丹房,趁机远离了岐王。          他唤了一位弟子,让他教会王府的下人他们养气强身的调养法,每日晨起打上几遍。锻炼了筋骨,多多少少也有些效果。          丹房里。          弟子问:“师父,你方才说了半天,也未透露一点口风,可是岐王的病症不大好?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叹息。          “我观岐王寿数,恐怕也就在这一二年间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弟子吃了一惊。          “这般快?”          弟子没想到是这样,皱着眉回想岐王来时候的样子。          “人瞧着还是好端端的,每天还能喝五杯酒呢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太和道人摇头:“我问了太医和王府属官,岐王已经开始咳血了,有些像是……先前的长孙皇后。”          长孙皇后是三十六岁过世的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已经快四十岁了。          两人走在丹房里,炼丹常用的五金八石全都略过,太和道人脚步没有丝毫停留,什么铅汞、黄金、玉石、丹砂,看也没看。          称起人参、黄芪、五味子、枸杞、甘草、松脂、茯苓、蜂蜜……          斟酌着药方。          一下下抚着须子,太和道人为难的长须都捋掉了几根,嘀咕说:“若是岐王真要是有什么差错,为师便去求求云梦山,能不能入山中清修几年,避了风头再出来。”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静室外。          属官听了手下的回话,脸上浮现出惊奇。          “真是如此?”          得到肯定的答复,他匆匆忙忙走入净室,对闭目调息的岐王行了一礼,说:          “大王,这弘道观近日来了三位客人,身份有些不寻常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半披着衣服,闭着眼睛听。          属官恭敬说:“护卫问观中道人,说那是在云梦山清修的子弟,未设庙宇。言语举止,都十分敬重。下官再细查去,发现弘道观许多神异本领,便是出自这云梦山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顶着满脑袋银针,抬起了头。          “云梦山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属官神色有些激动。          他叉手说:“传闻中,云梦山是鬼谷子隐居之地,离洛阳亦是不远,同在河南府。”          静室内,几人各有心思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不由想起了这段时间传说正盛的襄阳遇仙一事。自古以来,楚辞、庄子、淮南子都有写神仙的诗文。          室内安静了两息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去查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道:“好生去请来!”          等王府属官奉命离开,岐王又开始咳嗽起来,面色苍白,内侍连忙关切过来,递上帕子,嗓子尖细,低声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大王可觉着舒坦些了?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问:“那云梦山,你如何看?”          内侍用帕子轻轻擦去岐王咳出的血丝,又端来参茶润润喉,他殷切说:“若是有高人能把大王治好,那是他们的运道,大王必定亏待不了他们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笑了一声。          他皱着眉看着参茶:“一股子药味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有些想倒了,紧皱眉头还是喝下去,又让人找些蜜饯过来解解苦味。          “大王……”          内侍躬下身,小心叮嘱说:“他们已经去请云梦山的高人了,大王须得好生保重自己,今日后可不能再饮酒了。”          岐王没说话。          他虚虚抚着胸口——上面还扎着几根长针,碰不得,他能感受到自己每一下吐息,都带着一股铁锈腥味。          肺腑沉闷,气喘艰难。          这几日更为严重。          岐王李范半披着杏色锦衣,随意敞开的胸膛上扎满银针。身侧围着的是内侍,随从,官员。          他望着窗外银杏,茵茵如盖,绿意如新。          而他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。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……          侍从一路找到集贤坊。          两个年轻弟子正听着师父与前辈说话,那位前辈闲散坐在院子里,头上便是一棵大树,谈论起大道来,声音平淡,带上一点惋惜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年纪小小的。          不知为什么,也感受到了一丝遗憾和从容。          她看向初一,便见到师弟目光撞过来,意识到他也有这种说不清的念头。          三水想了一会:“那我也饮酒。”          江涉忍不住笑了笑,从灶房里拿出一叠糕点给他们吃。他看着两个孩童一下子没了忧愁,吃的还有些挑嘴,掰着点心里的夹馅,吃完里面的,再吃外面的。          吃到一半,李白和元丹丘回来了,提着两小包吃食。          原是贿赂狸奴用的。          正好,小儿贪嘴,三水和初一帮猫解决了大半烦恼。          剩下一半是江涉解决的。          几人正边说,边用饭。          忽而听到远远的行路声,过了半刻钟,便听到院外传来敲门声,来人声音尖细,问:          “院内可是来自云梦山的贵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