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明颂 >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:龙心大悦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几乎走遍了舰船上的每一个位置。
         噢,原来风帆不升起,是因为暂时不必借助于风力,这一次,是要尝试蒸汽动力的实力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…………原来船只某种程度,也是可以用惯性来航行的,起初锅炉烧起来的时候,船只缓慢,等渐渐速度起来,这航速还有进一步加快的可能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那些锅炉舱里的力士,一个个打着赤膊,却已是汗流浃背,浑身的皮肤,像是被汗蒸一般,居然泛白。
         舵手们,需要研究海图,而且海船,必须得有较固定的航线,因为未知的海域,因为对其水文不明,容易发生触礁的风险,当然,尤其是在近海上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远海航行,则大多借助于洋流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风力,风力是有局限的,因为风向会随时变化。
 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看着这些在颠簸之中的水手和水兵,在这里,自己站着都觉得不稳,头有些晕眩,可他们,却个个不知疲倦的各司其职。
         真是不易啊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心里感慨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以想象,那些漂洋过海的人,远渡重洋,途中,经历了多少的艰辛。
         下西洋,为国策,自己一道旨意下去,便是数万数十万人,改变了人生命运,而自己……却几乎忽视了他们。
         方继藩则也开始打开了话匣子“陛下,若是海试下来,儿臣恳请,大明需专门组织一支规模庞大的蒸汽船舰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嗯。”弘治皇帝若有所思“一定花费不菲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方继藩咬牙切齿道“儿臣听说,佛朗机人,有一支舰队,号称无敌舰队,它们纵横四海,恶贯满盈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站在方继藩的立场而言,这已经不是恶贯满盈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慎重起来“是吗?海试之后,卿上章程来吧。众卿之中,谁可执掌此舰队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若是陛下相信儿臣的话,儿臣的门生唐寅,此前就有执掌水师的经验,由他来操练人员,执掌舰队,最是稳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听到方继藩提出了‘相信’二字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苦笑,你的父亲,战死在万里之外,你方继藩是朕的女婿,你方继藩,调教皇孙,让皇孙文武双全,让人刮目相看。你方继藩在西山聚财,平白给朕和太子,送了这么多的股份,这家伙,为了新政,得罪了不知多少人,若说自己还对他没有信任的话,那么,这天底下,还有谁可以信任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颔首“唐寅此人,外柔内刚,可堪大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一脸欣慰,无论如何,方继藩总算肯正常交流了,这是一个极好的征兆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继续道“这些佛朗机人,真是该死,竟敢自称无敌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乱臣贼子,果然是人人得而诛之,继藩,此舰队,可有舰名?”
         一说出来,弘治皇帝就后悔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让方继藩来取名,这不啻是车祸现场啊。
         方继藩歪着头“我大明屹立于东方,天朝上国,区区佛朗机,竟敢自称不败,实为大逆不道,儿臣想到一个专门克制他们的舰队之名,不妨就叫东方不败,他们无敌,我们不败,此舰队之名,诚如这舰队一般,乃陛下之神兵利器,寻觅四海对手,只求一败,奈何,奈何,天下无可匹敌,只好不败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名字…………太嚣张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符合弘治皇帝的精神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…………弘治皇帝,竟是欣慰起来,不管怎么说,这名字,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对方继藩的预期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总比人间渣滓王不仕、小朱秀才是坏人之类的名头,要正常很多,此前那种,像是疯人院里出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人哪,有时候就是有些下贱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怕是大明天子,也不能免俗。
         当有人一次次突破他的心里下限时,哪怕只是一个稍微正常的取个名字,也能让弘治皇帝心理上,得到一点安慰,接着,就会生出,果然长大了啊,让人刮目相看了啊之类的奇怪心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,依卿所奏。”弘治皇帝发觉,对于方继藩而言,好似……只要涉及到了关于佛朗机的问题,沉默寡言的方继藩,才会正常少许。
         巨舰在海试之后,开始返航,当这巨舰,又重新的回到了港湾,岸上的百官们,才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。
         总算……回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居然没有沉。
         果然是天佑吾皇。
         吾皇万岁。
         人们争先恐后的,纷纷取出了望远镜,朝着巨舰的方向眺望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个喜笑颜开,当然,难免有人忍不住说几句“就是太糟踏了啊,上千万两银子呢,这么多银子,干点别的难道不好,就算是造船,也足以造出一支下西洋的大规模船队了,可这千万两银子,只造出了一个会冒烟的船,哎……年轻人不当家,不知柴米贵啊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许多人纷纷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对于舰船,一无所知,对他们而言,一千万两银子,造一百艘,和造一艘,那当然是一百牛叉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人们纷纷举起望远镜,却发现,那巨舰上,也有人举起望远镜看着自己,细细去看,这个人……很面熟啊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而后,心里咯噔一下,卧槽,皇上。
         皇上瞧见自己了吗?他是不是发现自己在窥视?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忙取下望远镜,一副心有余悸之色。
         片刻之后,巨舰上,打起了旗语,紧接着,有宦官来“诸公,陛下请诸公登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此时,这舰船已是出海了一圈,显然……这已证明,巨舰是安全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众人纷纷上了舢板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次,更是难堪。
         四五个吃干饭的老家伙上船,其余两三个划水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划水,五人围观。
         扑哧扑哧的力士,感觉自己的胳膊已经断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舢板之上,老爷们激动的捏着胡须,找到了几分灵感,不禁想要吟唱诗词。
         等众人纷纷登舰。
         到了甲板上,弘治皇帝背着手,却听朱厚照兴奋的道“父皇,父皇……海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,此次来回,五十里,所用的燃料,不过二十又一,若以此估算,燃料足以七百里以上的航程,不只如此,航速极快……还有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他絮絮叨叨的掏出了密密麻麻的簿子,不断的汇报着结果。
         成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大为成功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第一艘舰,足以担当大任,比之当下所有朱厚照所见的船只资料,都要强大。
         更大、火器的装配更加齐全,更快,航速也足以担当大任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数年的辛苦,没有白费啊。
         方继藩也挤出了几分笑容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依然相信,自己的父亲没有死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内心隐隐有所担忧,可只要不去想,他还是可以快乐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现在……这数年之功,终于有所成果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背着手,欣慰的颔首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他也是不懂装懂,至今不明白,此船除了能冒烟,更快一些的话,又到底犀利在何处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是儿子和女婿都说好,那么,想来是极好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欣慰道“太子果然不负朕的期望,很好,朕很欣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面露喜色“朕欲取内帑之银,缔造蒸汽舰队,诸卿,以为如何?”
         众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,所有人的目光,落在了马文升身上。
         马文升觉得压力很大。
         百官的态度,是比较明确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讲究花小钱办大事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怕这是皇帝的钱,可是……皇帝的银子,不也出自民脂民膏吗?
         自己的兵部尚书,不得不出点什么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为陛下叫好,难免会被同僚们所轻视,认为自己是溜须拍马,可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他硬着头皮,咳嗽一声“陛下,老臣以为,还是谨慎一些好,这蒸汽船,看似雄伟,可置之海上,又有何用?蒸汽船的花费,实在过于巨大了啊,恳请陛下三思,不如,再造一艘,且先试试看,如何?实在不成,不如,多造一些风帆船,这同样的价钱……风帆船价格要低廉了许多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微微皱眉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发现这些人,还停留在过去的自己时那般的心思,当初,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思呢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……马文升说的,也不是没有道理,这蒸汽船……当真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却在此时,有人登舰上来,匆匆道“陛下,陛下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见是一个宦官,气喘吁吁,他侧目看了这宦官一眼“何事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登州送来了快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登州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人们一脸诧异,登州,能出什么事呢?
         “那几艘,甩脱了宁波水师的舰船,竟是一路北上,袭了登州,击溃登州备倭卫水寨,而后,洗劫一空,扬长而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呼……
         登州并非是大明防范的重点,尤其是倭寇平息之后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些佛朗机人,一直请求弘治皇帝召见未果,一路北上,居然……借此来耀武扬威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么……再联想到,那无敌舰队袭击了新津,这是否又是……佛朗机人的一次预谋,从登州到新津,这是一次对大明的警告,这言外之意,莫非是说,大明若再染指大洋,接下来,后果将会更加沉重。
         弘治皇帝脸色惨然,厉声道“贼船在何处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已是远遁,只恐追之不及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