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明天子 > 第十六章 江苏
         第十六章    江苏
         徐州而今并不在江苏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在安徽。
         原因就是在运河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历史上之所以将徐州划给江苏,是因为运河重要性,为了治水的时候,能够统一协调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大明而今的情况,与清代不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 首先是运河的作用持续下降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管是海运的发达,还是驰道铁路的大规模修建,都消弱了运河的重要性。
         运河的重要性被消弱之后,在行政区划分之上,就不要在这方面过多考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其次,就是治水方面。
         曾经的黄河是通过徐州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徐州划给安徽,治河黄河,就要河南,山东,江苏,安徽四个省份协调了,以古代的行政效率,多一个部门参与进去,就多一个人踢皮球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而今不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 黄河已经改道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通过山东入海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今朝廷之中有一种想法,就是将大名府划给河南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名府是什么地方?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后世河南濮阳一带。这一带乃是建国之后,才划给河南的,之前一直是河北的地盘。
         为的就是协调治河黄河的时候,将何北省给舍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今后治河黄河就是河南山东两个省的事情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以建国之后,将濮阳划给河南,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延伸。
         江南四府与江北两府的境遇,简直地之别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大明已经竭力治理淮河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即便黄河不在了,治理淮河还有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大明皇室的祖陵就在洪泽湖边上,治水的时候,还要有一个护陵的任务。
         淮河流域的改善,决计不是一两能够完成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见江苏这种经济格局,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。
         王恕随即开始问,他江苏一些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陈钺如数家珍,好不怯场,似乎整个江苏的情况都了然于心,不管是江北的盐业,还有他提倡的将江北的盐田,改种棉花。还有江南四府产业。
         江南四府,可以用衣被下来形容,但是其中也有不同,那就是苏州更多生产的是丝绸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丝绸太过精巧,很多时候,是不能用机械来工作的,既然不能用机械来工作,大工厂的分工合作,对原来的生产模式的冲击,就不会太大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苏州府也是大明的时尚之都。
         号称北方宫样,南方苏样。
         样,在这里解释为某种范式。流行款式。
         北京宫样,就是宫廷里面的穿着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在历史上宫廷对时尚的影响力,是逐渐消弱的,甚至到了中后期,宫廷之中妃子,都以江南苏样为荣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朱祁镇虽然节俭,但是毕竟从后世而来的,很多事情都不能容忍。
         比如,他如厕居然用马桶。
         为了他生活上的方便,他其实做了很多的改动,如蜂窝煤一般。只是很多事情,由于成本问题,根本不可能推广开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流传到了江南富豪手中,反而更加被推崇,毕竟他们要的就是别人消费不起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朱祁镇本人的消费,其实并不是太高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每年维持皇宫开销的数目,也不过二三百万两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 听起来不少,却不知道而今的皇宫可不仅仅是紫禁城,紫禁城外面,还有一个比紫禁城大上数倍的宫城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南海子的皇家别院,维持这些建筑本身就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。
         里里外外的太监宫女,也是要给钱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宫中妃子,皇后,乃至给群臣的赏赐,有些宫廷大宴的开销,这种种算在一起的素质。
         朱祁镇自己的衣食住行,真要算起来,也不过每年一两万两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 对于普通人来,是一个很大的数字,但是对皇帝来,不过是最基本维持体面的费用。
         别的不,就是衣服。
         皇帝什么时候,什么气,需要穿什么衣服。一年二十四节气,很多衣服只穿一两次,就不能穿,每年都要有新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很多衣服,特别是龙袍,一件龙袍不材料,什么金丝银线,但是时间,就要二三千个工时。
         所谓衣无缝,就是龙袍上面根本没有缝纫的地方,都是直接从织布机上织出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想花费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规矩,朱祁镇已经消减很多了。只留了四季常服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真要算起来朱祁镇的花费,比起江南某些富户每年的花费都高不了多少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另外一个原因,让宫样流行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刘定之改革的采购制度。
         之前宫里要什么,都二十四监衙门下面有各种厂用来生产,但是这种官制的工厂,根本跟不上时代变化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刘定之改革之后。大明宫廷之中想要什么,都是京城各大商贾扑卖,宫里在扑卖价格上加上一成,然后采购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加上一成,乃是太祖皇帝当年定下的规矩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为了不伤民,宫里买东西,都是在市价上加一成。只是后来这就形同虚设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今也是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 扑卖的时候,谁不将这一成加在成本之中。这些事情,朱祁镇自然不管的,却是皇后在管。
         皇后对这些事情,还是挺上心的,好像是每一个女人都购物欲,另外就是维持自己的贤德之名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让下面人欺压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故而有皇后的监督,这种采购之中,从来是给下面的商贾足够的利润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后来他们发现,皇室采购的广告效果,让更多商贾宁肯赔本,也要拿下宫里的单子,可以从其他销售之中找回了利润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依附宫中所需产生了很多宫样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即便如此,苏州苏样也完全不惧宫样,甚至比宫样的影响力更大一些,甚至很多宫样的供货商,本身就是苏州商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从古玩,到家具,从丝绸,到衣服样式,从各种纸,到书画,书籍等等,各方面完完全全的时尚中心。
         有很多工匠,时代相称一门手艺,可以是精益求精。根本就到了艺术品的高度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如果松江是因为时代的扩张,抓住了棉布业的极大的需求,而快速成长出来的,但是苏州,就是一个全方面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,从最低蚕茧,丝绸,木制家具等产业,还有那种让人一掷千金。尚求不得的名家精品。
         所谓人间堂的苏杭,决计不是白给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切的一切,让人有一种纸醉金迷,不似人间的繁华。
         陈钺越越兴奋,似乎将苏州如此繁华,都当成了自己的政绩,要给王恕来听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王恕心中却越发不喜欢苏州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是苏州不好,而是苏州太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这种太好,与今年甘陕大震,朝廷掏空了国库赈灾,还有很多地方力有不逮,无数百姓只能离开家乡,跋涉数百里,只为有一口饭吃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有不知道多少死在地震之中,官府根本没有数字统计,只有在渡过这个灾年之后,从新入册之后,才能估算出到底有多少人死了,多少人不在朝廷的黄册之中。
         陕西与河南的流民从各个到底进入湖广,宁肯在郧阳的深山老林之中,与猛兽为伴,只求一口饭吃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各种情况,王恕或亲眼所见,比如郧阳的事情,他是赴京的时候,专门绕道去看看。有些事情,是他有所耳闻,比如陕西大震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切的一切,与苏州的繁华,都有极其鲜明的对比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让王恕心中怎么能放下。
         苏州的富庶固然没有错,但是甘陕百姓想活下去,就有什么错了吗?
         这样一来,就越发了王恕此行的决心,江南的商税如果没有几百万两,不需要朝廷,在他这里就交代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