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从主播到影帝 > 第392章 小县城近况
         “彭导,你看这里,这片地怎么样?不是我和你吹,我们这里被誉为‘塞北小江南’,一年四季分明,而且气候还不错,和毛熊接壤,两国往来频繁,我们这……”眼前侃侃而谈的,是彭辉老家,小县城方面派来的专员。叫什么孙市长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应该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很正常。
         别看小县城是一座市,但其实穷啊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实话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北这边,因为气候问题,基本上都很穷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两年不是大旱,就是大雪,虽然没有水灾,但气候也变得厉害。
         年轻人很少,大多数都在外地工作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不至于像南方的某些城市一样变成鬼城,但劳动力很少。
         劳动力少,地多,很多地就荒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突然间听闻彭辉要买地,当然一个个激动不已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年头,只要合法的买卖,就没有领导不感兴趣的!
         彭辉是谁?
         华夏大导演!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这不重要,否则就跟“姜子牙”蓝老一样,只是一个名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彭辉的公司有钱啊!
         他这一次来买地,少说也要几千万吧?
         没办法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宁穷啊!
         几千万对于整个城市而言,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!
         别看东宁是一座市,但其实只能算是强一点的小县城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宁是什么布局呢?
         它位于绥芬河与绥阳中间,和毛熊接壤,算是边塞城市,但这里气候更好一些,民风更淳朴一些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县城只有一家高中,两家初中,再加上剩余的三座小学,这两年开发北河沿,收拢了一批资金,这才让小县城看上去不那么破败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还是穷!
         名义上市,但其实根子里还是县。
         旗下的老百姓最希望的,就是能够被隔壁的绥芬河吞并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一来,东宁也能真正发展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领导显然不会愿意这样想。
         属于那种在全国都排不上名号的边缘小县城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里也是有它的优点的。
         首先,三面环山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就导致了风雪一般进不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这里的冬天,往往要比省会哈市晚半个月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就导致了这里的农作物在没有遭到天灾的情况下,收成不错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东宁本地人都知道,东北最知名的五常大米,有半数其实是从东宁种植出去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很正常。
         否则只是指望五常那么屁大点的地方,想要供给全国那么多需求,卖了也不够!
         你还不能说不正宗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很多五常本地人,都吃东宁的米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设备啊、米种啊,全都是五常那边的。
         除去名字上不一样,其他都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小县城能够逐渐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还是穷。
         几千万对于东宁而言,就是大项目!
         原因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这里的确没有什么投资价值。
         商业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这里虽然靠近毛熊边关,但两国往来商人很费劲,往往要扣很长时间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是咱们扣他的,是他们扣咱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农业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因为大米的缘故,所以这里种的最多的,就是麦田和水稻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就导致了,本地并没有多少荒山。
         周围的森林不能动。
         前两年,有个靠伐木发家的,后来进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没辙,东宁原本的气候,的确是风景宜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穷啊!
         发展不起来,那怎么办?
         包山!
         卖树!
         开发过度之后,泥石流、气候恶劣等问题,也就随之而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看不行,市政府连忙开始抓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四周的山头也不能动。
         特产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东宁严格意义上来说的特产,只有一种。
         黑木耳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两年弄得人太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导致整个东宁的黑木耳市场骤降。
         以前一斤卖50+,现在一斤能有25+就不错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刨除人工,真的赚不到什么钱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一来,年轻人越发不爱留下,没有年轻人,指望着那群老头老太太能做什么?
         这些,都是之前彭辉的表哥之一,一位在城管局上班的大左哥告诉他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在彭辉的一堆亲近的亲戚里,左家的两位哥哥是最出众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左哥在城管局上班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左哥在工商局上班,副局长,副科级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左哥是彭辉最小的一位哥哥,只比他大12岁。
         换句话说,今年只有36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年纪就是副科了,前途不错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小县城就这么大点地方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没有机遇,基本上这也就到头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其他哥哥都是从商,要么就是工人,反正一般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姥姥家这边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奶奶家那边,彭辉隐约记得自己好像有一位什么三姑夫还是三大爷来着。
         就在老爸去世的时候来过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像还是一个什么地方的副书记,不过那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。
         当年彭辉一家穷,父母离世,只剩下两个孩子,人家正眼都没看过一眼。
         如今衣锦归来,彭辉也没有想去和那位亲戚见面的想法。
         没必要。
         再一个就是彭辉的表妹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是彭辉那一辈人里面,包括姥姥、奶奶家,唯一的妹妹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因为以前的缘故,两家并不亲近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自从彭辉的父母去世之后,两家也有过往来,只是彭辉和彭洁毕竟是晚辈,再加上家里也穷,没有应酬,关系也淡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如今,这位表妹却天天上门亲近。
         很正常。
         表妹在县政府上班,属于公务员,工资不多,却有编制。
         属于正式员工。
         哦,对了,三年前,表妹和彭洁差不多时间同时怀孕,两家的娃娃只差了不到半年的时间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关系也不错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宁这地方,属于那种发展不起来,却也不会穷困潦倒的地方。
         平均工资近两千块,但人均月消费却只有一千五六。
         属于勉强温饱的边界。
         听那位副县长在吹,彭辉没有兴趣。
         左右看了看周围,彭辉随口问道:“这里能有多少空地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个……”副县长迟疑了一下,笑着说道:“不瞒彭导,这里差不多有二十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山呢?”看了一眼周围,彭辉随口问道:“山能开发么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个……不行。”副县长苦笑着说道:“前两年开发的太厉害,现在东宁的气候都受到了影响,只能暂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