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从主播到影帝 > 第415章 彭辉的副业(四)
         为了保证一年四季的饲料问题,彭辉还在这三十万亩的农地里,使用了大棚技术。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东北很常用的农业技术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规模,却很大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还特意和这三十万亩农地间的一些农户,签署了协议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大棚使用协议。
         彭辉提供大棚的修建,这些农民每年缴纳一笔不高的使用费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笔钱,比他们自己维修一座大棚要经济实惠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 很多农民都签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原因很简单,东宁这边多山地,农民的田地往往都会被山头阻断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农民本身种的地就不多,连在一起的也少,最多的一户,才不到四百亩地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在当地已经是种植大王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说实话,四百亩真的不够看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全都弄成大棚,得不偿失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每年这些地都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宁自然也是有保险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每年的农业保险,都是在赔钱。
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?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因为无法形成规模,无法使用大棚种植,导致只能靠天吃饭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两年全球气候变得极其糟糕。
         东宁这座“塞北小江南”也遭了秧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是大旱,就是大涝。
         导致农民的一年辛苦全都白费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是没有人想要用大棚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往往维修、维护的费用就很高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一直没有种植业的专家,导致这片土地的收成十分不稳定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棚技术,是一种不算新的技术,但是在东宁,还保持着原始的靠天吃饭的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是没有人想去找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找不到。
         全国那么多城市、乡村,人家凭什么来你这?
         这年头专家难找,骗子太多。
         农民吃了大亏,自然不愿再去搞这个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这也是东宁的经济始终上不去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这些,对于彭辉而言,却并不是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直接去东北林业大学或者相关的农业大学走一趟,自然有人慕名而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了技术人员,施工资金也就不成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彭辉为了能够普及大棚技术,提供了三种模式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种是普通大棚,多用于产量少,耕地少的散户,大多为十亩地以下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种是温室大棚,多用于产量一般,耕地不多的农民,大概为十亩到一百亩之间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一种,也就是智能大棚。
         针对的是一百亩以上的农民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棚嘛,东宁这边还是知道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前期买的最多的,就只是前两种。
         反倒是最后一种无人问津。
         倒不是信不过,而是因为这种大棚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,很多人劳动力有限,又不想雇人,难免保持观望态度。
         彭辉也不去管,直接给自家的三十万亩地全都弄上了智能大棚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智能大棚操作简单,不需要农民还要每天辛苦的去进行掀起隔膜和盖上隔膜,只需要一个按键,就可以做到更换和覆盖。
         造价真的不贵,一平米的智能大棚造价才只有100。
         属于半卖半送的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在风口,大多采用的抗风性能好的材质,造价会提高一些,但不会超过一百五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在平原地带,造价也不会太离谱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此经济实惠,并且品质有保障的东西,迅速在东宁火热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东西的建造时间很短。
         五千平米的智能大棚,只需要两周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还是初期建筑队不习惯的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等到熟练了之后,建造同样规模的大棚,只需要一周,甚至更短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材质不同,售价当然也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总体而言,比直接网购有安全保证,并且还便宜。
         老百姓可不认你什么牌子不牌子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你价钱便宜,经济实惠,就绝对会有人去尝试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更何况有了大棚之后,别的不说,前些天刚刚下完一次雨。
         结果降水量太大,导致许多地都被淹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两年气候一直不好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往年这种事情多了去了,也没什么人抱怨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今年呢?
         今年有一部分人早早的建立了大棚!
         那些非彭辉造的大棚也就罢了,毕竟这些都是塑料大棚,防水能力比较低,有的质量不过关,本身也被淹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彭辉的大棚呢?
         哪怕是普通的塑料大棚,也因为排水良好的缘故,根本没有淹到!
         更别提温室大棚和智能大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农民自然疯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大棚技术只是一个捎带,实际上彭辉在意的,还是养殖业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喂得草料都是猪草或者粮食,所以彭辉的猪,要长得比别家的猪更强壮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不是那种肥嘟嘟的,但一身的精肉也看着让人喜欢。
         养殖的时间也很短,只用三个月。
         截止到10月份冬季供暖的时候,就已经出栏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这种猪都不大,只有90斤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是最佳的养殖比例。
         再高,花费太大,得不偿失。
         再低,猪本身的出肉率太少,也不合适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很快,这些哼哼唧唧的二师兄们,就被运到了距离最近的省会——哈市的明辉屠宰场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之前在完成东宁的任务之后,建筑队的产物。
         如今,建筑队已经南下,打算趁着冬天刚来,还可以施工,前去附近的城市建立屠宰场。
         早在两个月之前,明辉饭店就已经正式投入使用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出栏,所以也只是进行前期的规划和装修。
         彭辉当然要走的是高档路线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说,可以使用的数量是有限的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么这些多余的二师兄们,则大多数被本省的猪贩子或者本地的餐馆之类的买走。
         原因很简单,多运动的活猪,和普通饲养的猪是不一样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肉更有嚼头不说,也更加的香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,没有化肥。
         为了保证猪肉的质量,在彭辉的要求之下,猪吃的都是那些原生态的猪饲料。
         比如什么猪草混合小麦等作物制作出来的无农药的猪饲料,再加上有专人在养猪的过程中为其放歌、按摩等等各种对标国外养殖业的水准,导致这一批二师兄的品质非常高。
         直接抢占了高端猪肉的市场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年头,讲究的是一个绿色纯天然,有现场录制的视频,也有彭辉的名字,再加上这种猪看着就十分喜欢,自然也吸引了一批老饕的喜欢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就在市场受到冲击,很多人打算使绊子的时候。
         猪肉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涨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