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楚氏赘婿 > 49 一晃十余日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最想买的东西,是爆竹烟花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东西是过年助兴的神器,比贴春联、门神,更喜庆热闹。
         除夕夜的时候,这么“噼里啪啦”一放,到处是硝烟升腾,烟花火焰飞舞,照亮古寂的夜空,别提多热闹,多过瘾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不由琢磨着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造爆竹出来过大年?
         造爆竹的前提,是造出火药来。硝石、硫磺、木炭都容易弄,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。
         但火药这玩意,不只是爆竹可以用。
         有心人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,就能把它改造成一捆“炸药包”,这威力比刀剑恐怖太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之前明昏侯纸,可用于制作纸书。
         金陵城的儒生们一片欢天喜地,大儒孔寒友称之为祥瑞,“文运盛世”即将降临。
         皇上也很是欣然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纸这玩意,造的再多,也不会威胁到谁的性命,皇权稳固,皇帝睡的还是很踏实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自己造出火药来,那可就未必有人会当做祥瑞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皇上项燕然会怎么想?
         眯着眼睛开始琢磨,你小昏侯有福不享,却去鼓捣出一个威力如此大的火药来,想干什么呢?
         那些刺客什么的,把这大火药包找个路上的必经之地一埋,等皇帝路过的时候引燃,“轰”一下,十丈内团灭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多的侍卫,也未必能防得住这种突袭。
         皇帝只要那么一想,他以后还能睡觉么?!
         皇帝阴恻恻的问了,“小昏侯,你造火药,想干嘛啊?造反的装备都弄齐了....听说你在平王府里挖了一座大冰窖?”
         难道自己说,“陛下,臣就想听它‘噼里啪啦’那么几声响,过大年乐呵乐呵!”
         这话说的,连自己感觉都好假。
         项燕然能信?
         朝廷上那些闲得慌的御史们,不痛不痒的参上一本,“小昏侯彻夜不眠,艰苦卓绝,终于研究出一件旷世利器!”“小昏侯造火药,有社稷大志也!”
         别说一个昏侯府了,怕是平王府都要等着抄家的一天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一想到这些,感觉自己脖子上凉飕飕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凉了,尚未拜堂行大礼的虞儿,还有陪嫁的祖儿、狄儿,她们可怎么办啊!
         大胖儿子都还没造出来呢!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咧了咧嘴,瞬间坚定的放弃了造火药这个可怕的念头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恐怖的火药还是留着让别人去明吧,有后果别人担着,别牵连自己就行,自己去玩纸。
         纸多安全啊,可书可写可拭,还能卖银子,多好!
         爆竹烟花什么的,有它没它,一样过新年。
         脑袋没了,可就过不了大年了。
         ...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带着祖儿,逛了一趟长乐街的商铺,还是挺开心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撇开爆竹这种潜在的危险品不谈,这大楚皇朝上下,简直遍地都是致富路啊!
         不提别的,只要是涉及到了纸张的商品,几乎都没有。
         春联、图花、书籍,都没有。
         以前没有纸张,完全没有这个习惯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现在已经有昏侯纸了,把纸染红,请个老儒生写喜庆的对联,直接卖对联就能挣一笔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门神、年画之类的,全需要纸张材料,都可以做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可是独门生意啊....最多沈家跟风商机,分走一点点,根本没人跟自己抢生意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越想越开心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卖春联挣的不多,可蚊子肉也是肉啊!
         一个时辰之后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带着祖儿在街头,遇上正在兴致勃勃大采购的李虞和狄儿。
         她们已经采购了大量的年货,几乎堆满了大半辆马车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都惊呆了,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做到的?!
         “夫君,我们虞园的年货,绸缎、脂粉、饰,差不多买齐了,走啦!回头我让府里的丫鬟,给你做几套新衣裳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虞喜道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忽然郁闷的现,自己依然两手空空,啥东西都还没买,这场置办年货的大采购就结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祖儿撇了撇嘴...姑爷难道没现,她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带,还想置办年货?!
         ...
         一晃,十余日过去。
         过了大寒,便离除夕大年很近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在平王府里忙碌。
         平王府的新暖室已经建好,种上了一些新瓜果蔬菜,等过上一段时间便可以食用。
         虞园的冰窖,工程复杂许多,要架设木梁和铺石板,工匠们正在抓紧建造,赶在春节之前造好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到过年,工匠们便要回家过大节,在元宵之前不会再动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平王李荣,正在兴致勃勃的安排王府内兴建一座五层藏书阁,木匠们在赶工,这五层楼的雕栏玉栋,耗资至少也在五万两以上,这可是真正的大工程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去了一趟造纸作坊,花了几天时间,安排扩大产量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作坊一日产昏侯纸,约一万张。
         看着数量好像很多,但一百页纸做成一本书籍,也就日产一百本纸书而已,少得可怜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昏侯纸的售价一直很昂贵,目前只是在金陵城的门阀、权贵、豪门子弟和贵妇、小姐中,完全打开了销路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被一些图利的商贩,运去遥远的其它城市,卖给当地郡县的富户。
         大约一天也能卖个约一百本纸书,得银二百两,月入六千两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已经是昏侯纸的极限了,销量难以再增加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昏侯纸不降价的话,金陵城内儒生们肯定买不起,销量自然也上不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楚天秀打算将作坊的规模,迅扩大到五倍以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岳父大人的藏书阁一旦造好,必定需要大批量的纸书来填充。
         岳父大人豪气的说了,要藏书十万本,收尽天下书。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暗笑,放在现代,也就是一个微小型的图书馆而已。随便一个小学的藏书,都要过这个数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大楚皇朝的书少,这也已经足够名震金陵城,成为大楚第一藏书阁。
         就算以五文钱一张纸来算,这也是一笔五万两银子的庞大收入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要提前准备好这个造纸产能。
         孙老匠听了,震惊的咋舌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不知道,一日生产五万张纸,这么多纸,价格又这么贵,这销路怎么办?谁会买这么多的纸?!
         楚天秀又将制作大红纸张,写春联、画门神等的任务,也一起交给了孙老匠人,让他安排一些人,雇请儒生写对联,专门生产这些东西。
         孙老匠有些稀里糊涂,不知它们做什么用处,但依然按照吩咐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