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无限升级科技 > 第81章 光“辉”行动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次台岛的损失,惨重得超乎想象,为历年之最。
         单单股市就蒸发了2800多亿美元,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损失加起来也超过1000亿美元,对台岛各行各业的打击也是无法估量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次台海危机,本就让台岛民众人心惶惶、焦虑不安,又加上姜大邺的全力做空,让本已风雨飘摇的台岛更是雪上加霜。
         谭进和克里斯·沃森同时对台岛汇率,股市和期货的三维立体打击政策是完美的,收获当然也很显著。
         最终有397亿美元现金收入囊中,还有相当于1320亿美元的台币留在台岛,简直就是硕果累累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,台岛股市满地狼藉,到处都是哀鸿遍野。
         绝大多数股票都是十不足一,跌势惨不忍睹,大部分的民众也是惊弓之鸟,不敢轻易入场抄底。
         谭进两人按照姜大邺列出的股票名单开始进场抄底。
         台积电,华硕电脑,微星科技,广达电脑,永和豆浆,奇美电子等等全部二级市场的股票,基本上都被打包收入囊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台币有些用不完啊!
         这让谭进和克里斯·沃森很苦恼。
         台岛股市本来就只有3500亿美元的总市值,经过这两个月一系列的打压、瘦身,只剩下区区710亿美元这总市值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1320亿美元的台币直接入场,就如入无人之地,强势碾压,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抗拒这样的强势资本介入。
         台岛股市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被姜大邺的多家离岸公司成功控股,甚至还有十几家科技公司被绝对控股。
         其他零零散散的银行,证券公司,都多少少被入股30%到50%以内。
         台岛的外汇储备差不多接近800亿美元,克里斯·沃森要想撼动他们的外汇汇率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,姜大邺对这一次的行动,已经极为满意了,没有必要再节外生枝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些都是他之前不能想象的,也不敢去想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打劫一个这样的“四小龙”,其收益大的超乎想象,风险低的可怜,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兑换货币的手续费和员工的工资。
        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。
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说风险低?
         因为浑水好摸鱼。
         台岛处于美、日、中三方的绞力场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这次华夏大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应,逼迫各方势力都掀开了被子跳了出来,他们各自又尽显神通,把本已经混乱的局面,再度搅得稀巴烂。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派到台岛上的“保镖”,其实都有些特殊的来历,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,都有很强的生存意识。
 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还有不得志的愤青,没有正经工作的退役人员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都是自愿加入这一次,光“辉”行动,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扫清障碍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在谭进庞大资金的支持下,开始在台岛另起炉灶,并且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扩张。
         本来糜烂的局势,又被金融风暴吹得摇摇欲坠,本土的黑社会势力和在野党势力也不甘寂寞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结果就是阿辉总统就变得焦头烂额,自顾不暇,根本无法正常主持政务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他的政策导致如今的局面,很多在野党或是不同政见的政客听宣不听调,反而开始了逼宫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,在黑社会的悬赏名单中也出现了阿辉总统的名字,据说是很多公司就因为他的数典忘祖、冥顽执拗,受损及其惨重,便联合起来要报复他。
         曾经的他,自认为有日、美两个爹妈,就嚣张跋扈,不可一世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今,就像过街老鼠般,狼狈不堪,最终招人唾弃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谁还有心情去调查金融风暴的幕后势力或者黑手,即使调查到了,那还有谁在乎呢?
         这是台岛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次“经援活动”,不过经援的对象就换成了姜大邺。
         接下来,姜大邺就要考虑一下台岛这几百家上市公司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,他通过自己的先知先觉,投资了后世大有前途的公司,但如果要开花结果,还有很长一段的时间要走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短期内想要让国内的科技和产能大爆发,那么这些台岛高科技和IT企业就决不容错过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满脑子都在权衡,如何这企业安排妥当,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和影响力?
         归根结底,格局要大,心要够狠。
         趁着台岛局势混乱,李大辉自顾不暇时,姜大邺让那些已经绝对控股的十几家科技公司退巿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打包集体出走至港岛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,等待他的后续命令。
         为了不让事件显得过于突兀和巧合,姜大邺觉得有必要开始提前预热发酵。
         京都,市政府大楼。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找到了分管土地的副市长,刘长江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京绵厂的开发,两人有过几次的见面,算是熟悉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您好,刘市长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你好,咱俩这么快就见面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两人互相寒暄一番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刘市长,今天来拜访您,需要跟您商量个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说话很客气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有事说事,你来到我这里就不用客气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刘长江也是个老江湖,知道他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是这样的,您应该知道我有很多公司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其中有几个科技公司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些科技公司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,不好管理,员工之间也没有互相交流的机会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想着今后,可能会成立更多的科技公司,会让管理更加麻烦,我就很头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天来这里,就是想找您给批一块地,我去拉投资,建一个大型的综合科技园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没有过多的废话,直接把事挑明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刘长江听闻后,也没有急着说话,转过身,从后面的书柜抽出一叠地图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京都城区未来几年的规划图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展开地图,便仔细的查看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半盏茶的功夫,刘长江指着地图的一段位置,让姜大邺看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里你看怎么样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顺着他手指向的地方,看了过去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是义顺区,比较靠近国际机场,现在那里稍稍有点偏,不过以后就会繁华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义顺区是北京的第五六环了,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,算是比较偏僻的地方,房价来说也是比较低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出行方便,有一个国际机场在旁边,以后还会陆续开通地铁和高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刘市长,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偏了?交通也不是很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尽管心里并不排斥,但该说的还是要说。
       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,天经地义的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你能说说,未来几年内,你能有多少公司入驻?你又能拉来多少公司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要知道搞个科技园的话,并不是小问题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除了三通之外,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服务,这方面的开支不小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低头沉默,他心中开始估算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以后的网络公司,梦想投资(天使投资公司)基本上都要参股,那些网络公司多少都要卖点面子吧!
         况且自己的科技园,肯定会按照最优化的方向建设和发展,这对他们也有好处。
         在那里的员工家属区也会按照高要求高标准建设,这也应该算是一个优势。
         另外,以后姜大邺肯定还会投资智能手机,MP3,无人机,机器人等等项目,这些公司都可以划入进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另外,以后还有很多从系统放出来的高新技术也可以放进产业园,比如压缩电池,电动车等等的研究所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算起来就非常庞大了,没有几万亩土地,很难支撑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以后,京都房价贵了,工资涨了,产业园公司这边的竞争力肯定会下降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关键的是,这里是京都,是全华夏的中心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招商引资政策,不是这些人可以决定的,自己可能会比较吃亏。
         想着想着,他又有点后悔过来了,还是回去先考虑清楚再说。
         早知道就在周边省市去布局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刘市长,您看这样好不好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刚开始可能考虑不够完善,等我以后考虑清楚了再过来麻烦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天就真的对不起了,耽误了您宝贵的时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姜大邺有点不好意思,但还是站起来鞠个躬,就准备走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嗯嗯,没有关系的,我这几天也不是很忙,你考虑清楚再过来找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刘长江也是被他的前后不一,弄得有些懵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自己也不好说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