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二百六十六章 臣妾做不到啊!
         “至于其他各支脉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说到此处,微微犹豫了一下。
         似乎有些于心不忍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想到甄家的所作所为,他很快就狠下心来,继续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凡涉盐利或勾结倭寇者,皆抄没家私,归入国库!男丁流三千里,以充军实边!”
         这话一出,就等于将甄家连锅端了!
         大魏是宗族社会,各脉都亲密无间。
         是真正的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,权利与义务总是要匹配的。
         甄家的主家可不仅仅为自己牟利,其他各支自然也脱不开干系。
         众臣反应过来,就想要称颂,
         可见景顺帝先叹了口气,又补充了一句:
         “呼~!至于甄家妇孺,便赦免了吧,对老太妃的在天之灵,也算是有一个交代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底,甄家到底是他生母的娘家。
         在最后一刻,想到老太妃的景顺帝,还是不由心软了一次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没有直接判处满门抄斩,而是为甄家留了一丝情面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丝情面,保住了甄氏一族的妇孺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让甄家男丁得到了应有的惩处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一族都只剩下妇孺。
         从此享誉江南的甄家,也算彻底完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尤其勾结倭寇的罪名一出,江南怕再无甄家的容身之地。
         背负着这样的骂名,想再翻身,也是难上加难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事情没能按照冯一博的预想,达到最为圆满,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没有满门抄斩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不管怎么说,这个最终判决一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林如海也觉得大仇得报了!
         想到甄家主家的男丁全斩,支脉也大多会被充军。
         发妻的仇算是了解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刻,林如海不由老泪纵横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想到还在金殿之上,他连忙控制情绪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后第一个反应过来,朝丹陛一拜,高呼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谢圣上为江南百姓做主,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!”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见老岳父的状态,知道此事算是尘埃落定。
         当即他也见好就收,跟着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圣上英明!甄家害死的百姓,也终于可以安息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随后,无数赞誉之言从满朝文武口中喷薄而出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场闹剧,也随着朝会结束,彻底收场。
         之所以说是闹剧,实是因为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那些嘴上喊着江南百姓的,除了林如海和冯一博两人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多都不是江南出身!
         而是,边地出身的新晋勋贵。
         真正出身江南的,是开国勋贵一脉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他们见甄家大势已去,从头到尾都没出一言。
         至于什么倭寇的事,他们更是压根就不关心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和林如海下朝,便喊住了贾政。
         两边见礼之后,冯一博便先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叔父向来很少参与这样的事,今日为何会出言为甄家说情?”
         林如海也是一脸不满,带着怨气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二舅兄,此事你不该插手的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一心要为贾敏报仇,没想到贾敏的哥哥却维护甄家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让林如海难免对贾政有几分怨气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,这件事他没和贾政细说。
         因此也只是有几分怨气罢了,倒也没真的怪这位舅兄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的结果已经出来,现在算是大仇得报。
         刚刚在大殿之中,两边各执一词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,林如海又这样的语气质问。
         贾政难免有些尴尬,便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如海,一博,这事说来话长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面前两个,和他都不是外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是他妹婿,一个是他外甥女婿。
         贾政没有选择回避,而是先左右看了看。
         见无人关注这边,就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本来我从崖州回来,就一直在家休养,并没关注朝中之事。只是,娘娘前几日传出话来,要我甄家求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此处,贾政不由面露苦笑,解释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想着甄家本也是多年的老亲,娘娘又得老太妃恩泽才有今日,这才答应下来,今日朝会也是特地过来参加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甄家的事都已经上了抄报,朝中众臣都已经知晓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则是从王夫人口中得知。
         知晓这事之后,元春自然想起老太妃对她的嘱托。
         那就是在关键时刻,希望她呢能拉甄家一把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她才让王夫人转告父亲贾政。
         让他在朝中为甄家求情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然以贾政的钝感,还真不一定会参与此事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都不一定知道这事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得知老亲有麻烦,元春又发了话。
         贾政也就没考虑什么后果,就直接在朝上求情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自己也没闲着,在宫里直接找上景顺帝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这样,父女俩一前一后,一内一外。
         都十分头铁的为甄家性命奔走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实没想到,这事竟和你们翁婿二人还有关系,你说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和林如海闻言,不由面面相觑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只想到了朝中众臣的反应,却把元春这个老太妃提携起来的贤德妃给忘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在,现在已经尘埃落定,甄家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边三人叙了一阵话,便各自回府不提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说景顺帝回到后宫,便信步朝凤藻宫而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自从生完孩子,已经将近半年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景顺帝的心中,却对她一直有些不满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除了这位贤德妃,其他妃子还是迟迟没有动静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就很想再试试,这块肥田还能不能再种出苗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开始的时候,刚生完孩子的元春需要坐月子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能侍寝也在情理之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过了这么久,却还一直说自己身子不适。
         以调养身体为由,每每不能侍寝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让没有用武之地的景顺帝,如何能不郁闷?
         直到前些日子,太上皇和皇太后双双病倒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一起在病榻钱伺候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发现元春面色红润,似乎并无大碍。
         便筹谋着,等这边结束就让她侍寝。
         可紧接着,除了要伺候病榻,朝廷这边的事还接连不断。
         又是赵舜君,又是王子腾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一时大感疲累,就又耽搁下来。
         等他刚缓过些元气,想找贤德妃侍寝。
         甄家又事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一见他,就不停的为甄家求情。
         三番五次求他放过甄家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不断的求情,搞得景顺帝不胜其扰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不仅没能侍寝。
         最近大半个月的功夫,他还干脆冷落起元春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连儿子都没去见一面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景顺帝也明白,这定是老太妃的临终请托。
         贤德妃是知恩图报,尽最后一份情面。
 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从未有过任何干政的举动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连她亲舅舅王子腾的事,元春都很有分寸的从未提过。
         若非如此,景顺帝也不会只是冷落一阵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是早就将她打入冷宫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她还为自己生了儿子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如何也要给她留些情面。
         除了冷落,也不至于再有其他处置。
         今日朝会,甄家的事终于尘埃落定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也想孩子了,便决定再过来看看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进凤藻宫,元春已经提前得了信。
         带着一群宫人,就接了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凤藻宫上下,恭迎圣驾!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也不理会,只点点头便直奔正宫。
         孩子就在那里,有专人照看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一进去,照看的人连忙大礼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时元春也带人跟了过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刚一进屋,元春便对正在逗孩子的景顺帝,又说出大煞风景的话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圣上,甄家的事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们父女头铁,那被撞的景顺帝自然头疼。
         本来正在逗弄孩子,心情不错的他。
         听到元春上来又提甄家,顿时有些不耐的打断,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甄家的事已经当朝宣布,再无反复的可能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烦躁的摆了摆手,才强压怒气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看在你的面上,予已经赦免了甄家妇孺,此事你也已经尽力,以后就不要再提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最后时刻的心软,与元春的坚持也脱不开干系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,这是他唯一血脉的生母。
         说不得,等孩子再大些就要晋封皇太子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孩子成为大魏皇室的合法继承人,那贤德妃自然也要晋为大魏皇后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使是皇帝,也要给她留些颜面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确实国丧未过,老太妃的母家若是被灭族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实在有碍他“仁孝”的名声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才选择手下留情,给甄家妇孺留了一条活路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没想到的是,他以为自己已经给足了贤德妃颜面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却不满足于此,闻言先是欣喜一下,随后就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那甄家的男丁呢?可否看在老太妃的面上,也看在孩子的面上,给他们一个活路?”
         她依旧一脸期待的看着景顺帝,又问起甄家男丁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闻言,顿时撂下脸来,沉声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贤德妃,凡事要知适可而止,你三番五次为甄家的事,求到予的面前,已经对得起老太妃在天之灵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此,他微微顿了顿,又敲打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现在尘埃落定,你也该为皇儿考虑考虑,不要再纠缠下去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见景顺帝有些恼怒,元春先是有些瑟缩的往后推了推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后又咬牙挺直身姿,正色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圣上,老太妃生前,待臣妾恩重如山,臣妾实不能忘恩负义啊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呵呵!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见她依旧坚持,顿时被气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此事涉及两淮盐政上千万的银子,又涉及勾结倭寇,牵扯江南千万百姓!”
         说到这里,他玩味的看着元春,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若是放过甄家,导致民怨四起,你可担得起?还是由贾家担着?”
         这番诛心之言,让元春害怕的眼泪都落了下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事已至此,她已经退无可退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下,放任满脸是泪,也不擦一下,便哽咽着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老太妃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,圣上让臣妾对甄家见死不救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说着,她一下软在地上。
         旁边的宫人连忙过来搀扶,元春却甩开她们,大哭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臣妾做不到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唉!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见此,顿时有些索然无味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下他叹了口气,有些怒其不争的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若非事出有因,仅凭后宫干政这一条,予便可将你打入冷宫!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声色俱厉的模样,吓得元春都忘了哭泣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她眼中的坚定,却依旧如故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不由让景顺帝想起,贾政此前的固执。
         到底是父女俩,还真是像啊!
         “此事你好好想想,若是还想不通,就去冷宫冷静冷静吧!”
         想起贾政,景顺帝再不想再和元春纠缠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冷冷的撂下一句,甩手出了凤藻宫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吁~!”
         这边元春见景顺帝走了,才长舒了一口气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后,整个人瘫坐在那里。
         两眼望着不远处的孩子,久久出神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的情况,显然也不是第一次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旁宫人都很有颜色的纷纷退了出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当初元春和冯一博的遭遇,就像是一场美梦。
         是她自己选择,将这份美好打碎。
         回到了这冰冷的皇宫之中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为了庇护家族,元春并不后悔,
         但不代表,她能遗忘那样一场如梦似幻的美好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,元春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冯一博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也是因此,景顺帝每次见她。
         那眼中暗藏的欲望,都让元春十分抗拒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几个月来,她找各种借口拖延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样的日子,让她每日都心力交瘁。
         只太上皇和皇太后病倒的时候,才有了片刻放松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想到,就是这片刻的放松,让她的气色好了许多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就又惦记起自己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在,还有甄家这个借口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是元春也知道,甄家的事已成定局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拖不了太久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忽地,元春想到什么,眼中露出一丝兴奋之意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来人!”
         她连忙起身喊人,还抱起孩子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圣上有命,让本宫去冷宫之中冷静冷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原来,元春想起景顺帝临走时的话。
         她立刻带人前往冷宫,一副打算常住的姿态。
         各宫嫔妃都知道,她这些日子为了甄家奔走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见这位贵妃搬入冷宫,一个个都暗喜不已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景顺帝也很快得知这个消息,顿时头疼不已。
         若非还有那唯一的儿子,他真想将元春的妃位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自囚冷宫,想要以此相逼,让自己放过甄家?
         那是做梦!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想到孩子也在冷宫之中,景顺帝还是不能无动于衷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算了,让她冷静一阵吧!”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叹了口气,又对身边夏秉忠吩咐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派人将皇子接出来,养在别苑,多派有经验的嬷嬷伺候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只以为,元春这是为了甄家请命不顾一切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若是答应,就开了后宫干政的先河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,之前朝会上的决定也成了笑话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事无论如何也没法答应。
         既然她以此相逼,那就让她冷静冷静。
         等夏秉忠走后,景顺帝才喃喃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予就不信,你能为了甄家舍弃孩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