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二百六十七章 昔日大人物,今朝阶下囚!
         翁婿两个下朝之后就直奔林府,低调庆祝了一番。
         林如海还带着冯一博和黛玉两个,给贾敏的灵位上了香。
         算是告慰了亡妻的在天之灵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后,因为证据确凿,又有林如海参与。
         兰台寺的复核工作进行的也格外顺利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甄家被判的是斩监候,属于秋审的范畴。
         兰台寺复核之后,还要转交刑部。
         之后再由刑部上报,等皇帝批复。
         批复后,才能在秋审后,统一执行斩首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般涉及秋审的桉件,复核的时候,都会分为四种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:缓决、可矜、留养承嗣、情实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“缓决”并非现在的死缓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是暂缓执行,重新审理。
         类似于证据不足,发回重审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般是桉情尚有疑问,需要暂时将人犯继续监禁。
         留待下一年秋审的时候,再进行一次审理。
         在此期间,也会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取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可矜”的意思,就是情有可原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说桉情虽然属实,但有可以宽恕的情节。
         类似防卫过当,或是捉奸在床之类的情况,都会酌情减少处罚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核定之下,大多是可以留下性命的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留养承嗣”则是礼法社会的产物。
         类似于孕妇不执行死刑的规定,只是主角从孕妇换成了男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且需要符合“霜妇独子”等留养条件。
         符合条件的,需由刑部提出申请。
         在获得皇帝的批复后,还会给与一定处罚。
         最终大多会免于死刑,并准其留养。
         以上三种情况,可以说都有生的希望。
         而甄家,则属于第四种情况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“情实”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情实”的意思很明显,就是情况属实,可以进行下一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下一步,就是奏请执行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样需要由刑部转承,等候皇帝批复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,要在秋审后,统一在菜市口斩首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的是,现在已经到了冬天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使甄家核为“情实”,也能再苟活一年。
         兰台寺复核结束后,就将结果转给刑部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天,冯一博就转悠到了刑部衙门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不直接进去,只和门口小吏说了声。
         没过一会儿,杨明新就迎了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哎哟哟!冯都尉怎么想起到我这视察工作了?”
         他在年初的时候,终于官升一级。
         从翰林院正六品的侍读,调到刑部任从五品员外郎之职。
         为此,冯一博和刘正还讹了他一顿状元楼的酒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听他的口吻,冯一博不由失笑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新民兄,你的同僚和属下可都看着呢!你确定要在这里继续聊下去?”
         平日三人交情甚笃,却都是私下往来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还是第一次在部里相见。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平日又和两人“嬉笑怒骂”惯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今日一见冯一博,就习惯性的玩笑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却忘了这是自己办公的地方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嘶!”
         见小吏和同僚果然都看着这边,杨明新连忙拉着冯一博就往院里走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口气到了他的办公室,又让小吏上了茶。
         等屋里再没有别人,他才缓了口气,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一博你今日不用坐班吗?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?”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此来,其实是有些事想要找他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这事又不太好说,他一路上都犹豫着要不要开口。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见他模样,就微微皱眉,猜测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怎么了?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?需要人陪你喝点?”
         一连三问之下,也不等冯一博回应,他就已经起身,口中还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你等我和同僚说一声,咱们去找浩然,到老地方聊聊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说的老地方,自然是状元楼。
         那里离六部不远,三人时常在那喝酒。
         从科举之后,就已经成为了习惯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不必了新民兄,我就是来找你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还在犹豫之中,见杨明新起身,连忙叫住他,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此来只是想问问甄家的事,不过到了刑部,自然要和新民兄说一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一听这事,顿时松了口气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,才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甄家的事证据确凿,甄家上下也都供认不讳,这事兰台寺复核之后,我又看了一下,基本没什么问题,就交到上面去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刑部员外郎这个职位,是直接对侍郎、尚书负责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这个职位最为重要职责,就是掌管每年的秋审。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还以为冯一博找他,就是确认这事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下,便难得正色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知道一博你出身江南,又参与过剿倭,定然对甄家的罪行恨之入骨,不过你可以放心,这事铁证如山,想必不会再有什么反复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当日朝会之上,冯一博力劝景顺帝重惩甄家。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虽没上朝,却也听闻了一些。
         今日听他提起此事,就以为是冯一博不放心。
         过来刑部找他,问问此事的进展。
         免得还有什么反复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那就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嘴上说着好,可冯一博眼中却有几分闪烁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想来想去,他还是没和杨明新说出自己真正的来意,只是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对了,不知我是否方便,见见甄应嘉?”
         他来刑部,确实与甄应嘉有关。
         然而,却并非是想见他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此来,其实是想在刑部托人想想办法。
         看能不能送甄应嘉提前上路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事说起来,还要从那天下朝之后,贾政对翁婿俩的话说起。
         此前翁婿二人,显然都忽略了后宫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当日得了贾政提醒,翁婿来才后知后觉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还因此想到了更多。
         除了元春求情之外,还有一件事对此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,甄家的事都可能会有反转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件事就是,明年元春的孩子满周岁。
         到时候,景顺帝会不会大赦天下?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到时候立了太子,出现大赦天下的可能就更大了几分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如此,说不得甄家就能逃出生天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可不是凭白担心,大赦天下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般来说,新皇登基、更换年号、封皇后、立太子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多都会大赦天下!
         甚至于,皇后、皇太后过寿,或者生了皇子、公主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皇帝一高兴,也都可能大赦天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元春生下皇子后,景顺帝不想太张扬,生怕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,
         就没正式昭告天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他之前的皇子夭折过,这样也是为了避免空欢喜一场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这事也没可以瞒着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得了信儿的勋贵和重臣,不少都主动到都中尽一分心意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元春之子满了周岁,夭折的可能性降低一些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很有可能借此机会昭告天下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可能直接立为太子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如此,那大赦天下的可能就极大了!
         甄家虽罪孽深重,却不在“十恶”之中。
         正好在赦免的范围里!
         即使不会直接放出来,至少也会因此减刑。
         从斩首变成流放之类,留下一条狗命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可不想放过这个勾结倭寇的家伙!
         正是想到这一层,他才会犹豫着,想到刑部先托托关系,争取把甄应嘉送走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时候,即使赦免也没有了主体。
         至于甄家其他人,总也不能大范围搞畏罪自杀。
         先把首恶诛了,其余的慢慢清算就是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哦?”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听到他要见甄应嘉,先愣了一下,随后失笑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有何难?以你的身份,直接过去他们也不会阻拦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对于送走甄应嘉的事,冯一博还是没说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见到杨明新的那一刻,他其实就明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张不开这个嘴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在都中,就只有两个真正的朋友。
         杨明新和刘正。
         三人是同榜进士,还是君子之交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说,谁也没求过谁。
         三人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的牵扯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使杨明新知道两人都有能力,却也从没真正开过口。
         能入刑部为官,与二人也没有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冯一博将这事求到杨明新头上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那不管杨明新答应不答应,他们的交情也都会有些许变化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份最让人珍视的友情,冯一博不想稍有玷污。
         想通此节,他也不在纠结,便笑着回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到了你的地盘,我还能不来见你一面?”
        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可见冯一博忽地轻松下来,杨明新也松了口气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话倒是没错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先满意的点了点头,随后就起身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,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走吧,我陪冯都尉走一趟,正好也见识见识这位甄家家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两人亮明身份,又做了登记。
         很快就被狱卒恭敬的带了进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刑部大牢没有想象的那么阴森恐怖,但也好不到哪去。
         牢房的中间,是一条相对宽敞的通道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是狱卒押解犯人和日常巡视所用。
         与之相对的,自然是逼仄的牢房。
         通道两边对称的牢门,还没有人高。
         窗户也都小的很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往里瞄了一眼,每间牢房约莫也就只有两米见方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就这样的狭小的空间里,最少关着五、六个人。
         多的甚至有十几个挤在一起。
         见狱卒过来,没有人敢靠近过道这边。
         显然犯人们都是吃过教训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个都缩在里面,小心翼翼的望着几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似乎生怕被狱卒选中,到时就不知要面临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这个时代用刑可不违反规定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跟着狱卒,顺着过道往里走了一会儿,
         尽头就是死囚牢。
         牢门的上方,凋有狴犴的头像。
         看着像是一只大老虎。
         也是因此,死囚牢也被称为虎头牢。
         相比外面的拥挤,这里的牢房倒是好上不少。
         倒不是牢房大了,而是关的人少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多死囚都是一人一间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有个别的,可能是牢房不够用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可能是死囚是一伙的,才会有三四个人在一间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进死牢这边,不知是腐臭,还是便溺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闻道一股难言的味道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都忍不住以袖子遮住了口鼻。
         狱卒似乎已经习惯了,并没有什么动作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他也不多说,直接将两人带到一间牢房前,喊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甄应嘉,有两位大人前来探视,还不过来说话!”
         甄应嘉已经认命了,这些年他维持的也很累。
         终日提心吊胆不说,甚至连觉都睡不踏实。
         如今被押解到都中,反而放下心事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使到了死囚牢,他睡得也格外香甜。
         唯一可惜的是,这样的日子可能也不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听到狱卒喊他,甄应嘉倒是有些奇怪。
         常言道:树倒猢狲散。
         甄家被抄之后,押解到都中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没有任何人敢来看他,一个个老亲都生怕被他牵累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有些好奇的坐起,往牢门处打望。
         除了狱卒之外,还有两个穿着官服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 看服色,其中一人应该是侍郎。
         甄应嘉有些莫名,但还是缓缓起身。
         晃悠悠的走到牢门前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只见他一身粗布囚服,破破烂烂。
         身上披枷带锁,叮叮当当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下,便先开口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甄大人,一别经年,没想到再次相见,竟是在这里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两人唯一一次相见,还是冯一博中举后的鹿鸣宴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当时,甄应嘉德高望重,是江南有数的大人物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冯一博虽意气风发,却还只是个举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除了喝了一杯,就再无交集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,却一个是阶下囚,一个是侍郎官。
         两极反转之下,难免让人唏嘘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位大人……我们见过?”
         甄应嘉看了半天,也没什么印象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看着看着,他忽地想到一事!
         那就是眼前这人的年龄!
         此人二十岁上下的年纪,却穿着绣了孔雀的绯袍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三品文官的常服!
         当今朝中如此年轻的侍郎,不问可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莫不是冯‘稼轩’当面?”
         甄应嘉虽然不记得冯一博的模样,却对这个人熟悉的很!
         毕竟,他还上报过冯一博和东海郡王勾结,劫掠了甄家船队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的是,本来借此转移一下朝中视线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想到这个消息上报之后,却如泥牛入海。
         景顺帝连理都没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甄大人好眼力,不过冯渊可不敢称‘稼轩’之名,若是不嫌弃,可以叫我一声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见他竟然认出自己,便笑着点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顿了顿,却又话锋一转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冯都尉就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正常来说,说到这里就应该报自己的表字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冯一博却将自己勋位报了出来、
         他见甄应嘉虽一身粗布囚衣,还带着枷锁。
         可面色却还不错,也没有一丝死囚该有的死气。
         冯一博又不想和他论什么字辈,就随口开了个小玩笑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惜,甄应嘉并没觉得好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