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沈郡主,我们要去哪儿?”
出了王爷府,黎夏便对着身旁的沈郡主问道。
沈郡主微微一笑,粉唇轻启道:“黎公子,听你的口音,应当是外地人吧?”
黎夏挠了挠头,他也不知自己是在哪里出生的,不过要说长大的地方,那就是在龙门了,如今似乎是上千年前的大炎,这个时候,移动城市的概念都尚未兴起,别说是龙门了,就连“乌萨斯帝国”都还没有诞生——现在那个地方,应该还叫“骏鹰帝国”呢。
“嗯……我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。”
黎夏心想,来自千年以后的现代,可不是遥远吗?
“黎公子,那你待会可就有的瞧了!”
这次出声的并非沈郡主,而是跟在她身边的一位穿着棉衣的丫鬟。
黎夏也认得这位绿衣丫鬟。
她叫冬梅,是沈郡主的贴身丫鬟。
沈郡主毕竟双目失明,生活上总会多多少少有些不便之处,而冬梅便负责服侍沈郡主的日常起居。
那冬梅见到沈郡主没再开口,便叽叽喳喳的说道:“要说咱们这尚蜀最有名的,那就是十二月市了!”
“……十二月市?”
“十二月市是个好听的说法,其实呢,就是各种集市按月轮番上演。”冬梅狡黠一笑,道:“公子不妨猜一猜,这十二月市有哪些?”
黎夏思索片刻以后,苦笑摇头:“猜不出,猜不出。”
“公子真没劲。”
见到黎夏猜也没猜就放弃了,冬梅不由得瘪了瘪嘴。
“那公子你可听好了,正月灯市,二月花市,三月蚕市,四月锦市,五月扇市,六月香市,七月七宝市,八月桂市,九月药市,十月酒市,十一月梅市,十二月桃符市,这就是咱们尚蜀的十二月市!”
冬梅如数家珍,也不忘了搀扶着身旁的沈郡主。
这连续下了半个月的大雪,外面还有很多地方都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。
“郡主,慢点,那边有雪,我们绕着走。”
黎夏听着倒觉得是在报菜名,不过他也马上反应了过来。
“现在是七月,那就是……七宝市?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,就是那七宝市?”
看到冬梅点头,黎夏便又问道:“那这七宝又有什么说法?古玩?奇珍异宝?”
“噗,公子,你莫非真是哪家的大少爷不成?怎么连七宝都能不识?”
闻声,冬梅却是忍俊不禁,捂嘴轻笑一声。
这时,沈郡主也开口了。
“黎公子,你且再想想,这来赶集的,都是平民百姓,你说,这七宝是什么?”
“百姓……”
黎夏一愣,而后恍然大悟。
若是什么古玩奇珍异宝,那可不是寻常老百姓会参与的集市。
这七宝,定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,比如……生活上的必需品。
黎夏想到这里,不由得出声开口道:“是……柴米油盐酱醋茶?以七宝,泛指日用百货?”
沈郡主轻轻点头,面露笑意。
冬梅也一脸佩服地看向黎夏:“公子聪慧!我带我弟弟第一次去赶集的时候,他猜了半天,都没猜出来这七宝是什么。”
“你那弟弟多少岁?”
冬梅想了想答道:“我想想……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,现在他应该刚满十岁了吧。”
合着你拿我和一个七岁的小孩比?
黎夏都不知道冬梅是在夸他还是在损他了。
“到了。”
冬梅忽然指着前面的集市说道:“郡主,咱们到七宝市了。”
黎夏往那集市里面看去,现代交通发达,集市这一概念早在近代就已慢慢消失了,这头一次来集市,他倒觉得有些新鲜。
“这七宝市是持续一个月,每天都有?”
“那怎么可能?公子您也太缺乏这方面的常识了。”冬梅笑着摇头道:“七宝市有时会在这观街举行,有时会在别地进行,一个月下来,至少会有个四五次吧,短则五日一期,长则七日一期。”
三人边说边往那七宝市里走去。
这七宝市里地面上堆积的雪没那么厚了,沈郡主走了几步,便对冬梅说道:“不用扶着我了。”
冬梅也知道自家主子的脾性,便松开了搀扶着沈郡主的手,然后亦步亦趋地跟在她的旁边。
进了这七宝市里以后,黎夏忽然发现一个现象。
“这集市里的人……都在求购粮食和御寒的衣服?”
黎夏亲眼看到一个老妪牵着一个孩子走到一个小摊子前,从口袋里取出一串钱,想买件大衣给孩子穿,而那摊主却是摇着头,指了指旁边的标牌:只换,不卖。
而可以换的东西里面,则无一例外都是些干粮。
那老妪看了半天,大抵是不识字,所以没明白摊主的意思,听到旁边的人告诉她以后,那老妪半是不解半是无助的站在原地发呆了好一会儿,最后低下了头,拉着孩子的手走了。
看到那老妪落寞的身影,黎夏都有些不忍心了,只是他别说是干粮了,便是一文钱都拿不出来。
黎夏扭头看向身旁的两个少女,只见冬梅凑到沈郡主的耳畔,小声地说了些什么,沈郡主也微微点头,从怀里取出来一袋装得满满当当的腊肉,递给冬梅,对她道:“去吧。”
冬梅接过腊肉,随即跑到那买大衣的摊子前面,用腊肉换了两件大衣,然后追上老妪,把大衣递过去。
老妪先是连连摆手,听到那冬梅是想卖大衣,才喜笑颜开,却还是舍不得给自己购置一件,问冬梅能不能只买一件。
冬梅一手拿过老妪递来的一串铜钱,一手将两件衣服一并递了过去,并说是买一送一。
老妪一个劲地道谢,而冬梅又拿腊肉在旁边的摊子里换了一个喇叭,回到沈郡主身旁,清了清嗓子,拿着喇叭对着集市的众人大声道:“父老乡亲们!静一静,大家静一静!”
集市短暂地安静了一会儿,然后又恢复了嘈杂。
冬梅无奈,只得尖着嗓子喊了一声:“郡主驾到——!”
听到郡主二字,集市里的众人这才安静下来,并将目光齐齐地望向冬梅和她身旁的沈郡主。
冬梅将喇叭递给沈郡主。
沈郡主接过喇叭,环顾了一圈集市里的众人,开口道:
“父老乡亲们。”
“今年收成不好,这才七月份,就像到了冬天一样,庄稼被冻死,家家都缺米,缺粮。”
“这我们都理解。”
“但这集市,还得办下去。”
“有的人种的果树,结了果,就等着在集市上卖些钱财,再去买柴米油盐。”
“有的人一月卖的灯,攒了些钱,就等着来集市上换些东西。”
“可等他们来到集市上以后,却看到一个个摊子上都只换不卖,这集市,怎么办的下去呢?”
听到沈郡主的话,有一壮汉当即喊道:
“郡主!您说的我们不是不懂!可您也知道,现在整个尚蜀的收成都差,这粮食才是紧俏货,家里没足够的余粮,光有钱又有什么用呢!”
“是啊是啊,郡主,您说的大家都明白,可我们现在只要粮食,别的都不要!”
沈郡主似乎对众人的反应早有预料,她沉吟数秒,而后缓缓地开口道:“据我所知,这天象异常之事,主要多发于我们尚蜀这一带。”
“而其他地区,大多并无此灾害。”
“若是各位信得过我们,可以在三日后去往王爷府上,将各位不需要的物件,卖给我们,父亲大人会择日组建几支商队,去外界交换粮食。”
集市的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最后,还是有人问道:
“沈郡主的话,我们当然信得过!可沈郡主您也知道,蜀道难,蜀道难!每年来往尚蜀的商队都寥寥无几,即使有,也只是一些小商队,去其他地方换粮食,哪有那么容易去?”
“退一万步说,就算这商队真能出去,又带着粮食回来。”
“可这一来二去,也得不少时日,您……打算拿什么来换我们的物件?”
沈郡主缓缓开口道:“我知道各位都想要粮食,但我们府上也没那么多余粮。”
“不过,这交易之事我可以做主,若是各位愿意把这些物件卖给我们,那这些东西,我们会给出五成的粮食,剩下五成,就按照钱财支付,并会一并记在账上。”
“等到商队将粮食运回来以后,各位可以按照当时我们给出的钱财,来交换对应的那一部分粮食。”
“若是各位愿意只要三成,或者更少的粮食,那等到商队将粮食运回来以后,这些人,会额外得到少的那一部分的双倍的粮食!”
沈郡主说完以后,集市里的人们低声讨论了一下。
“五成……也不少了。”
“我们家也没那么缺粮食,少换几成粮,要是商队回来了,还能多拿几成粮食。”
“是啊,至少是能解咱们这燃眉之需。”
“要是商队没能回来……”
“商队要是没回来的话,那这一年也没法过了。”
众人商讨过后,除了少数质疑商队能否回来的,大多数人都表示没有意见。
还有人说道:
“沈郡主!我们信得过您,也只信得过您!三日后,我们到王爷府上,只跟您卖!”
“对!我们只跟您卖!要是您不出现,谁能保证,这粮食给的会不会有水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