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三十五章:燕藩燕藩!武烈昭昭!四海起风!
         邀请他们,观摩燕藩灭吕宋?
         展露獠牙!
         朱老四这是在向大明朝堂,展露自己的獠牙!
         许多人面露愤怒。
         哼!
         大明占据中原,地大物博,人杰地灵,朱老四有五万新军又如何!
         等太子爷继位后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样可以收拾他朱老四!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把许多官员愤怒、敌视、轻视的神色看在眼里,脸有些微冷,肃然道:“咱知道了,传令老四,明年春耕后,咱就会南巡,让他做好准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蒋瓛领命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午朝结束后。
         百官纷纷鱼贯而出。
         三三五五凑在一起议论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朱四郎这是借机向咱们展露獠牙,给咱们下马威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哼!那倒是更要去看看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他燕藩的财力能武装多少兵马,又有多少人口,多少粮食,反观咱们大明,地大物博,人口无数,军队全面整编后,就有百万雄师,任他朱四郎领兵能力极高,咱们也能凭借数量优势,碾压死他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何况,咱们这边的武将,虽然不如他朱四郎,可蓝玉、沐英、耿炳文这么多臭皮匠凑在一起,总比他朱四郎一个人强吧,蓝玉等人要是连这点能耐都没有,那就该杀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李善长和刘伯温,老胳膊老腿走在群臣后面。
         听着隐约传入耳中的议论。
         李善长眼底隐忧一闪而逝:“伯温兄,前方一片迷雾,人走在其中,心惊胆战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对未来十分担忧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是他们这些老东西,亲自教出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无疑很优秀。
         有燕王这样一个,力压一头,极其优秀的兄弟,战略定力都能保持到现在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可以证明太子的优秀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纵观历史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就找不到,比太子更优秀的储君。
         外面的百姓感觉太子不如燕王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是因为燕王在文治武功方面太过耀眼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太子被当做储君培养,从小,他们教太子,主要是权术、驭人、明辨罢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的身份,不需要做具体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懂驭人、权术、明辨即可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类似燕王那种领兵天赋、以及提出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的文治能力,太子肯定也是比不上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身为皇帝,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的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能明辨下面人建言的好坏、对错即可。
         正是身为太子的老师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很清楚,他们教了太子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欠缺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身上,缺少燕王身上,那种野路子培养出来的开放的眼光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欠缺的,在大明官员,很多读书人身上都存在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他们害怕燕王的同时,对咱们大明又有着强烈的自信,认为我们地大物博,有着充足的人力物力,将来也一定可以,凭借这些优势,碾压燕王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有预感,未来大明和燕王的燕藩之间,必然会起摩擦,只希望,这种摩擦,不会发展成全面战争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刘伯温余光瞥视李善长,眼底忧虑同样很浓。
         苦笑道:“一代人,管不了几代人的事情,未来只能靠后来者的智慧去面对新问题,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罢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陛下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太子的确承受住燕王这块磨刀石了,可在这个过程中,太子对燕王的态度,也发生了细微变化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恐怕是陛下也没有预料到的吧?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御书房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落座后,看着朱标,笑问:“你有什么话想和父皇说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父皇,儿臣希望跟随父皇南巡,去看看福建、东番,期间,可以让雄英监国,也让雄英锻炼锻炼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微微愣怔。
         标儿是想近距离感受新气象?
         还是想近距离,摸摸老四的底,为将来做准备?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默默琢磨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就无法对标儿无条件信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并不是怀疑标儿可能威胁到他的皇权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标儿有这个能力,能力足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就可以把皇位交给标儿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带着秀英回凤阳陪都老家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只是对标儿对老四的态度,不敢无条件信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那好,就让雄英监国,你和咱一起去。”朱元璋笑着答应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去看看也好。
         首先,感受感受福建的新风尚。
         其次,也让标儿知晓老四燕藩的实力,不至于被朝堂内一些人盲目裹挟,做出不理智的盲动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犹记得。
         老四离开前一晚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把老四叫到面前,问老四:“如果将来你大哥为首的大明朝廷,对伱咄咄逼人,你会怎么办?”
         老四的回答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到现在都记忆犹新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一味的妥协,只会让大明这边视为软弱,该斗争时,儿臣会毫不犹豫斗争!”
         老四也确实这样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不,回到东番就立刻扩军,还邀请他们观摩灭吕宋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相信老四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兄弟二人未来发生冲突,老四把标儿为首的大明打疼了,就会收手。
         对老四,他有信心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,只希望朝廷内部,将来被打疼后,能真正清醒。
         至于他为何不清洗朝堂,换一批人?
         这个问题,他也想过。
         可遍观如今的大明。
         真正能接受老四那套理念,有,但不多!
         换一批人,还不是仇视老四吗?
         相反,贸然提拔上来的人,理政经验不足。
         且也不似现在朝堂这批人,和老四真正打过交道,不熟悉老四,更容易盲目冒进。
         反而还不如这批老东西。
         别看这些人敌视老四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这批人,打心底里同样也对老四发怵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些事情,也只敢暗戳戳,不敢明目张胆搞。
         就好像针对妙云丫头他们,这群人就不敢直接跳出来,冲撞朱府!
         “儿臣谢父皇!”朱标激动笑了,谢恩后,试探询问:“父皇,土桥村的百姓马上就要搬离了,土桥村往后如何安排?”
         对于土桥村的搬离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感到很可惜。
         土桥村是大明乡土村社,先进性最好的一个。
         杨八等人,已经摸索找到了一条道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批人,本来可以成为大明无数个乡土村社村的示范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老四担心走后,土桥村乡亲被仇视者报复,要迁徙土桥村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不好反对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没问朱标有什么想法,直接说道:“此事,父皇已经有安排了,咱会为雄英招募一群差不多年纪的孩子,这群孩子在土桥村学习兵法、新军操典、以及其他知识,同时耕作,朝廷负责养着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人数暂定为一千人,基本相当于两个营新军,这支新军,将由雄英自己操练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这是老四离开前一晚,提及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请求他给雄英配置一支绝对的心腹精锐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知道老四担心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雄英除了血缘上是标儿的嫡长子。
         可性格、做事风格,活脱脱就是老四的翻版。
         未来,雄英肯定要把老四那些理念和新思想,彻底推及大明全境。
         反对者一定会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就要求,雄英身边必须有一支,完全信得过,且允文允武,能胜任各个位置的力量。
         招募一批十几岁的孩子。
         让雄英亲自训练。
         教导这群孩子的人选,他也想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让方孝孺这些朝中新派人物,时不时轮流去给孩子们上课。
         总之,这批孩子,绝不会让朝中那些保守老派插手。
         再过几年,等雄英和大眼姑娘采绿成婚。
         土桥村商行,乡亲们都送给这姑娘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商行赚取的利润,完全能自行养活这支精锐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他不在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支人人至少能胜任营管带的精锐,就是完全独属雄英的私兵,谁都不能染指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标儿,这是父皇给雄英,在你之后,继承大统做的最后一件安排,也只给雄英安排这一千人,父皇希望将来,父皇不在了,你能像父皇爱你、宽容你一般,宽容对待雄英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标苦笑,抱拳道:“父皇,雄英虽然性格上,和儿臣想象中有些不像,但儿臣毕竟是雄英的父亲,怎么可能难为自己的孩子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起身,走到朱标面前,看着,拍了拍朱标肩膀,语重心长道:“龙生九子各有不同,你与父皇的性格不同,父皇也从未因此,对你有过半点动摇,咱希望,咱们家这个好传统,能传承下去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数日后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在福建,和学社读书人讨论的消息传到金陵。
         百姓对于资产税取代田亩税、人丁税的好坏无法判断,议论纷纷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朝堂却顿时炸锅!
         资产税!
         这就意味着,天下人,凡是有家资财产者,都要纳税。
         无数人对朱棣恨得咬牙切齿同时。
         开始污名化资产税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要趁着百姓尚未搞明白前,彻底污名化资产税!
         让百姓也抵制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吕府。
         哈哈……
         爽朗笑声从吕本书房传出。
         吕本坐在木制轮椅上,抚须痛快大笑:“胡相,朱四郎的资产税言论传回来,恐怕除了福建那个背祖弃宗之地,天下士绅都会更加仇恨朱四郎,不,随着资产税污名化轰轰烈烈席卷,也能影响朱四郎在愚民心中的印象!”
         话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吕本拍着大腿。
         无意间,碰触到截肢的边缘,眼中恨意顿时一闪而逝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切,都是朱四郎造成的!
         此仇,他一定要报!
         而这个愿望似乎越来越有可能实现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资产税传来后。
         天下士绅都仇视朱四郎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惟庸含笑点头,“吕大人,如今你也闲赋在家了,咱们倒燕联盟的发展速度,应该更快一点,趁着如今天下士绅仇视朱四郎的氛围,更有利咱们发展倒燕联盟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他相信,朱四郎只要从常茂口中,知晓他的所作所为。
         就绝不会放过他。
         将来,他们之间必然要彻底分个胜负。
         要么他铲除朱四郎为首的燕藩。
         要么,朱四郎灭他满门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在资产税消息传来后,他相信,将来一定是他铲除朱四郎为首的燕藩!
         他不可能失败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与他志同道合的人,太多太多了!
         吕本闻言,激动地手微微颤抖。
         倒燕联盟,不光关乎灭了朱四郎。
         还决定允炆能不能坐上那个位置!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金陵乱糟糟一片。
         可这些,与朱棣都已经没有关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鸡笼屿。
         风和日丽。
         阳光明媚。
         海湾东侧山坡上,一队队将士抬着一个个精致骨灰盒,静静伫立在一块块,已经立起来,写好了碑文,以及将士姓名、籍贯的英雄碑前。
         英烈祠建在山梁平整出来的一块阔地上。
         东番文武海陆三班人,女眷、孩子、在东番的商贾豪强,各个安置村赶来的代表,静静站在朱棣身后,英烈祠前方的阔地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条台阶,从朱棣脚下,延伸到山脚海湾。
         下面,百姓静静伫立着。
         蒋进忠看了看日头,凑到朱棣身边,低语:“王爷,吉时到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点点头,吩咐:“谭渊,吹号!”
         谭渊为首,海陆军将领,纷纷举起号角。
         呜呜呜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沉闷号角声率先在山梁英烈祠上响起。
         霎时间,海湾内,一艘艘战船、商船纷纷吹响号角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立正,举铳!”
         山坡,英烈墓两侧,陆军第一镇、第一混成协由各级管带率领,号角声响起瞬间。
         管带下达命令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万只火铳倾斜举起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放!”
         砰砰砰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随着炒豆子般爆炸声响起。
         夏时敏站在墓园中宣读祭祠,将士们亲手,小心翼翼,郑重将袍泽骨灰放入墓冢内,开始填土。
         嗵嗵嗵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海湾入口两侧山梁上,四门岸防炮开始鸣炮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站在英烈祠外,看着一个个将士,安顿好袍泽的骨灰后,起身,立正站立。
         举手捶胸行军中之礼后。
         转身往英烈祠内走去。
         身后众人纷纷跟上。
         英烈祠内,正面供奉着武庙十哲。
         侧面立着一块碑,上面记录了,自从陆军第一镇成立以来,牺牲将士的名单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率众,先给牺牲将士们焚香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来到英烈祠内,祭祠的武庙十哲英灵法相前:武安君白起、淮阴侯韩信、蜀汉丞相诸葛亮、卫国公李靖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棣视线从一位位先哲英灵法相扫视而过。
         蒋进忠递来香烛后,接过,对着十哲郑重一拜:“后学晚辈朱棣,立足四海之上,欲以理想之名,横扫四海,为我中原文明,向深蓝开拓,望诸位先哲,护我燕藩,武烈昭昭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的祭文,同时间,向外面将士传达。
         当将士们听到武烈昭昭时。
         齐声大喊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武烈昭昭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武烈昭昭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日。
         武烈昭昭撼天动地,哪怕祭祀已经结束,都在所有听闻者心头,久久回响不绝。
         整个祭祀结束。
         已经是午后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书房。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仲业、大野五郎等人正襟危坐,等着朱棣。
         都在琢磨,朱棣突然传唤他们所为何事?
         嗒嗒嗒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时。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等人忙起身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带着雍鸣出现在门口,五人整齐划一行礼:“拜见王爷、世子!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含笑入内。
         带着雍鸣经过时,压了压手,示意五人坐下。
         来到书案后落座,雍鸣乖巧站在旁边。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五人全都默默敬畏看着朱棣父子二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今天。
         整个燕藩治下,海陆军齐声喊出‘武烈昭昭’的景象,以及瞬间笼罩在整个鸡笼屿上空的那种震撼气势,他们直到现在都忘不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燕王回到东番后,就开启了一轮海陆军大扩编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今天,响彻整个海湾的‘武烈昭昭’声,更毫无悬念表明,用不了多久,面前这位,文治武略都极其优秀的燕王,要对外用兵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没被传唤前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还在议论,燕王要对哪里用兵。
         是他们倭国,还是吕宋?
         大野看着朱棣,隐忧一闪而逝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让这位占据倭国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十分肯定,万世一系的天皇会被这位彻底铲除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,他们倭国人绝不会反抗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位有这个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 看看那些送回来的蒙古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作为战败者。
         非但不恨燕王,相反还十分崇拜。
         就他自己,他都十分推崇。
         有时候,还时不时冒出念头,被这位统治,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每当这个念头出现,他都会惊出一身冷汗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用坚强的意志,才能把这种念头压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至于小早川,早成倭国的叛徒了,总是反复对他们说,应该接受燕王对倭国的统治,这样,倭国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把几人细微表情全都看在眼里,唇角浮现笑容,“这些年,你们先后在福建、东番为我建设乡土村社出了不少力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的确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些年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五个小倭寇做事很卖力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比东番治下的文官都卖力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如今,你们对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能成功,有信心了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有!”
         大野抢先起身,九十度弯腰,激动道:“王爷,小人现在相信,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能成功,小人想回倭国,推广王爷的理念!将来,天皇一系领导的倭国,必将以王爷马首是瞻!”
         当初,他对燕王这套理念的确存疑。
         只不过,作为俘虏,燕王让他们做什么,只能做什么罢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可福建成功了!
         让他有信心,在倭国也建成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能成功,倭国必将富强!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他抢着说出这番话,也是向燕王隐晦表示,他们倭国对燕王吞并的抵触。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看了眼大野,有些紧张担忧看向朱棣。
         他都能听出,大野话中的刺,燕王这么英明神武的人,怎么可能听不出来!
         他和大野理念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也不想大野送死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笑了,“我对你们倭国没什么兴趣,我在南海之上,吕宋、三佛齐、马六甲、占城、南朝,哪个政权势力,自然条件都比你们倭国好,若是你们倭国有什么东西是我在意的,恐怕就是你们的银矿了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大野几人听闻朱棣惦记倭国的银矿,心头一紧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准备放你们回去,同时,之前俘虏的一千倭寇海盗,我也打算以来福铳武装起来,接受我陆军第一镇训练,让你们带着回倭国,推广我的理念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大野几人纷纷惊讶抬头。
         难以置信看着朱棣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有吞并倭国之心也就算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位王爷竟然还要为他们训练类似陆军第一镇那等精锐军队?
         虽说一千人不多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一千人如果都能像陆军第一镇那等善战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有信心扫平整个倭国!
         统一倭国!
         “你们也知道,我的海上贸易,对银子、金子十分急缺,我对你们的希望只有一个,将来你们统一倭国,我们展开双边海贸,你们为我提供白银,帮助我催化海贸繁荣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他要是一点利益诉求都没有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几个小倭寇恐怕反而会疑神疑鬼,对他心存戒备。
         大野好似生怕朱棣反悔,忙答道:“王爷放心,只要我们统一倭国,就算把国内最大的银矿交给王爷开采都没问题!”
         老子信你才怪!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心中冷笑,表面却做出一副很满意模样,点点头,“好,那我们就一言为定,你们去陆军大营吧,你们的同胞已经被召集到大营内了,接下来,你们跟随第二混成协一起训练,明年四月前后,我会送你们回倭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噗通!
         大野顿时跪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其他几人也忙跟着跪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大野冲着朱棣‘砰砰’磕头,感激涕零,哽咽道:“王爷对我倭国再造之恩,我倭国永不忘记!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好一番安抚,才把几人打发走。
         倭乱五人团自此成立!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几人离开后。
         毛骧悄悄走了进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笑骂:“你鬼鬼祟祟干什么,咱们军情司有没有在倭国发展成员?”
         毛骧讪笑,回答:“有,军情司在倭国的系统不成熟,只有三名成员,都是咱们中原流落到倭国的,有一名郎中、一名读书人,一名铁匠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因为知道少爷要往吕宋这些方向发展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这些年,他培养发展军情司成员,主要集中在这些方向。
         对倭国的发展,只是捎带手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倭国人对咱们中原流浪去的人,比较戒备,和普通倭国人进行隔离统治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耐心倾听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就是他要对倭国,进行颠覆性消亡、分散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弹丸小国,排外性很强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所谓的万世一系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落后,可和其他周边邦国有很大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点点头,吩咐:“你把一千倭寇中培养发展的军情司成员名单,交给谭渊,在接下来的训练中,把这些发展的军情司成员扶持到各个位置上,记住,不要全都扶持到高位上,提防大野等人回到倭国后,对咱们淘汰选拔出的人进行清洗,多安插在棚正这个位置上,让他们自己凭战功往上爬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“另外,一旦大野等人在倭国成长起来后,就安排咱们的人,给其他倭国诸侯送上来福铳制作技术,给我把倭岛的战争烈度推到最高,我对你们军情司倭国行动目标要求不高,至少给我在高烈度的战争、饥饿、内乱中,消亡百万倭国人!”
         嘶!
         毛骧暗暗吸气,苦笑。
         消亡百万人?
         这叫要求不高?
         “少爷,我保证完成任务!”
         嘚!
         他得马上分出精力,开拓完善军情司在倭国的系统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然,仅凭现在的三瓜两枣,怎么可能实现少爷的目标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对了,你家大小子十五了吧,这回组建四个混成协,把他也送进军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是!”毛骧高高兴兴领命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含笑目视毛骧离开,收回视线,看向雍鸣,伸手捏了捏小家伙脸蛋:“臭小子,是不是觉得你老子太凶残?”
         雍鸣摇头,“阿爹不是这样的人,阿爹若是这样的人,对待南海上的邦国,就也会是一样的态度,孩儿只是不明白,阿爹为何对倭国如此?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怔怔出神片刻,回神,说道:“他们那个万世一系已有很长历史,对倭国百姓影响很大,而你刚才也听毛骧说了,流亡倭国的中原人,被这些诸侯隔离统治,这一点,也显示了倭国的排外性很严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倭国有三百多万人口,万世一系以及排外性,若我们按照对待蒙古人那种开放包容态度,永远也不可能同化这股力量,反而,未来会成为一个不安定因素,致使我们不断在倭国消耗财力物力,要么最终放手,要么我们流干最后一滴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“既然如此,那就心狠一点,他们的内战,关我们什么事情,杀人也是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,死个百来万,将来,等他们打的精疲力尽,等小早川等人对自己统一倭国绝望,邀请我们时,我们再名正言顺派兵插手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“总之,你要记住,作为上位者,就永远不要心怀那种,一视同仁的悲悯之心,我们的悲悯,只是为大局服务,被排斥在大局之外,或者,自己不珍惜,跳到大局之外的人,无论可怜与否,该牺牲就要牺牲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阿爹在福建搞乡土村社,起初,一些百姓抱有怀疑,一些村子,个别百姓不愿意参加,这部分百姓,当初就被放弃了,如今,他们想要加入,可他们同村的乡亲,却不愿给他们一样的股份,他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,难道阿爹要为了这少部分人,耗费无数时间吗?一个人的精力、时间、能力都是有限度的,我们永远不可能兼顾所有人,跟不上时代洪流的,拖后腿的,该抛弃,就要毫不犹豫抛弃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还有那几个对照村的百姓,这回你跟着阿爹回去,也听叶茂说了,这几个对照村百姓,当他们丧失股权后,如今过的十分狼狈,想报官?乡绅的走狗打手,连村子都不让他们出,这就是他们的选择,而福建清算的时间,必须等你皇祖父南巡抵达,所以,为了大局,我即便知道他们过的很苦,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卖儿卖女,我都不能插手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因为相较给天下人一个震彻灵魂的警醒,几个村子的百姓,就无足轻重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话罢,朱棣见臭小子沉思。
         笑笑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把抱起来,“不着急,你的成长还有很长时间,阿爹还能带你很长时间,可以慢慢想,阿爹只是让你明白这个道理,并非要求你,一定要像阿爹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小雍鸣搂着朱棣脖子,爬在朱棣肩头,点点头,偷偷笑了,搂着朱棣脖子的小胳膊,不由紧了紧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日升日落。
         潮起潮落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后的时间,朱棣就全身心投入四个混成协编练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忙碌起来,时间过得更快。
         新的一年开始。
         洪武十八年二月中旬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日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罕见没有去军营。
         带着蒋进忠、夏时敏早早来到冶铁坊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段时间,冶铁坊又增加了四座高炉。
         水锤的使用,对于锻造铁皮来说,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现在还无法锻造一丈高这种巨幅铁皮。
         高炉都是窄铁皮,通过铆钉连接而成。
         总计五座高炉。
         其中一座还更加庞大。
         比其他四座,足足大了一倍!
         蒋进忠见朱棣注意力放在最大的高炉上,笑着介绍:“王爷,这是我们此番实验的二号高炉,如果能承受住,往后咱们再扩建,就扩建这种产铁两吨的二号高炉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点点头,转身,指着其中一座高炉,铁水槽前方,相隔一米左右,几组滚轮,询问:“这是做什么用的?”
         蒋进忠忙答道:“王爷,这也是新的设想,水锤锻造铁皮,太费劲儿了,几个大匠就设计了这组滚轮,每组滚轮之间的缝隙不同,他们设想,通红柔软的铁块,通过一组组间隙越来越小的滚轮,经过挤压,最终变成咱们需要的铁皮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,“想法正确,但我判断要失败,你们的滚轮机构是用人力驱动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指了指滚轮左侧,站在一组组绞盘旁的壮汉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人力恐怕还不够,”
         机括原理没错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人力太小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足以把烧红的铁块挤压成铁皮。
         水力也未必能满足要求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有蒸汽机或许能成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不要把我对此事的评价传扬出去,让大匠们尽情实验!”朱棣扭头交代一句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判定不可能成功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他也不想这番话传出去,打击大匠们的积极性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些事情,怀揣着积极、饱满的态度去做。
         做着做着,或许就能克服困难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无法克服。
         在实验过程中,或许还会创造出,能够运用在其他方面的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 蒋进忠笑着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王爷对待匠人们实验,从来都是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怕耗费钱财,也勒紧裤腰带支持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不再观察新建的四座高炉,来到第一座高炉前。
         看着学生王靳宓站在高炉的架子上,盯着高炉内部,小脸被炉内火光映照的一片通红,热的满头大汗,不由笑笑,大喊招手:“靳宓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小子属于那种好动,坐不住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当初在军营训练就是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 从大明返回鸡笼屿,他让工匠们寻找类似火山附近的石头时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小子就请命跟着大匠。
         过年,八叔他们抵达,臭小子都没回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月前,才和去找石头的匠人们,带着一船石头返回。
         王靳宓小跑来到朱棣面前,满头大汗,笑道:“师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含笑揉了揉小家伙脑袋,“对研究冶炼、石头这些事情感兴趣?”
         王靳宓连连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很累,也不怕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怕!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不由笑了,“那好,今后你就研究这些,师傅支持你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冶炼、地质其实就是上下游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 臭小子喜欢,他就支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等咱们打下吕宋后,师傅会组建一支科考探险队,向南出发,你们几个喜欢疯跑的臭小子,就跟着科考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谢谢师傅!”
         王靳宓激动一蹦老高,朱棣含笑瞪视,才讪笑停下来,站到朱棣身边,朱棣等待中,叮嘱道:“喜欢也要注意安全,这次匠人汇报,你的一些冒失行为,师傅就很生气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教导王靳宓时。
         守着高炉的匠人小跑而来,汇报道:“王爷,俺感觉差不多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点点头,“那就开始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片刻后,熔浆口,一股股火红熔浆流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流入旁边的槽子内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静静等待冷却。
         第一块灰色‘石头’冷却不久后,几名匠人抬着就往水锤坊跑去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等人也跟上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不久后,在水锤捶打中。
         ‘石头’变为灰色粉末。
         匠人找来一个空桶,以及一桶水,把灰黑色粉末放入桶中,有些紧张看向朱棣:“王爷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好笑道:“你们做你们的实验,我不懂,我只带了眼睛和耳朵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匠人这才紧张往粉末中添水。
         搅拌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静静等待。
        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,在所有人注视中,朱棣拿着一个铁棍,用力捅了捅桶中‘水泥’。
         坚硬感传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激动笑了,起身,看向工匠,“应该是成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凝固时间,比他见过的水泥慢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 但的确有遇水粘合的特性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成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真的成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工匠们好一通激动后,朱棣看向工匠,笑道:“送去山梁的炮台,拆了炮台用这种粘合剂做实验,看看能否承受住火炮的反震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也很高兴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了这玩意儿。
         水利建设、永久性官道都能修建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四月初。
         陆军大营。
         五万人列阵而立。
         一门门火炮排列在阵列前。
         总计一百二十六门!
         陆军第一镇还是装配三十六门。
         五个混成协,一个炮营暂时还是十八门。
         无他,铜铸的火炮,太费钱。
         编练四个混成协,他已经砸进去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剩下的一百万两是分配给海军,更换中型战船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,这个火力配置也足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骑马在阵列前转动,看着他麾下这支强兵。
         锦衣卫传来消息,父皇十天前已经从金陵出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要动身,先去江浙沈家接驾。
         观摩福建后,就带着父皇来东番。
         而眼前这支精锐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他灭吕宋,向大明仇视他者,展露獠牙最大的依仗!
         “武烈昭昭!”
         谭渊忽然举臂大喊一声。
         五万人,同时齐声高呼!
         “武烈昭昭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武烈昭昭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四海起风了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