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七十七章:日落之战!
         翌日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夜休整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在兵库留下一个标,阻断可能来自北边的倭国诸侯援军后。
         亲率两万多骑兵军,快马加鞭向南开拔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路上。
         战马披着黑色帆布外甲的混成骑兵协,率先行动,在周浪的带领下,混成骑兵协四个标,四处出击,滚滚向前碾压。
         诸侯联军留在后方,弹压归顺‘叛乱罪人’的小股军队,在这股黑流滚动中,听着燕藩军靴的雷鸣响动,纷纷倒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听说天皇被大野五郎所杀,动摇而留下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沦落为‘叛乱罪人’的倭国百姓,喜极而泣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是朱棣为何选择在兵库登陆。
         在大野五郎集团曾今控制,又沦陷的区域内,打一场针对诸侯联军歼灭战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幕府将军,足利义满为首的倭国诸侯大名。
         将这些曾经接受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,又归顺的沦陷区百姓,一直都当做异端看待。
         对大野五郎集团发起进攻时,对这些百姓许诺的既往不咎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是为了让战争更容易,更快结束的花招罢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当诸侯联军在小早川统帅军民逐步后退中,取得决定性战略胜利后。
         诸侯联军便露出了卑劣的獠牙。
         誓要用奴役的方式。
         让这群归顺者,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,逐渐肉体消亡。
         在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眼中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群曾经接受过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的人,已经成为,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魔鬼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担心,这群人不被完全肉体消灭。
         将来,在他们统治的这块土地上,这颗种子还会发芽。
         触及、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和利益。
         倭国诸侯联军这种斩草除根的思维。
         倒是与大明的保守派一般无二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是必然的规律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燕藩陆军与诸侯联军,在沦陷区进行战争,有着较好的民意基础。
         基本不需要担心,后方游击袭扰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这是诸侯联军为燕藩陆军创造的条件。
         若非诸侯联军对沦陷区倭国百姓,出尔反尔,斩草除根的态度,恐怕,此番长驱直入,多少也会有些麻烦。
         兵库与冈山边界。
         混成骑兵协已经冲入广岛。
         步军两个不满编的镇,进入冈山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军行进中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被一群倭国百姓堵住去路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您就是燕王殿下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一名身穿燕藩样式,新式衣服,不过衣服已经完全破破烂烂的倭国人,站在朱棣面前,九十度躬身,哽咽恳切道:“请王爷带上我们,我们要跟着王爷大军,杀光诸侯联军!”
         大军依旧在滚滚向前。
         经过的陆军将士们,带着钢盔,背着火铳,默默看着这群大概数千人,多是青壮男女,没有老人小孩,衣衫褴褛的倭国沦陷区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、朱樉等人停下脚步,翻身下马。
         站在朱棣身后,好奇打量面前鞠躬之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以及后方,眼神敬畏中,又带着一丝期盼。
         盯着陆军将士,不停打量的倭国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询问:“你是义军中的军人?还是地方官员?”
         为首身穿燕藩新式衣服的倭国人,依旧躬身,摇头哽咽:“都不是,王爷,小民是一名教书先生,曾经读中原的儒学,后来大野五郎首领的义军,解放光复冈山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从这名身穿燕藩服饰的教书先生话中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了解到,对方叫鸠山信。
         是一名崇尚中原文化的倭国儒生。
         大野五郎解放冈山后。
         效仿燕藩,推行两个理念,两个主张初期。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还颇为抵触。
         直到看到两个理念,两个主张为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后。
         逐渐成为忠实信徒。
         并且,开始转而学习燕藩的新文化、新风潮。
         逐渐迷恋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鸠山信没有去当官或者从军。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认为,想要改变倭国,必须从教育抓起。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也极力反对大野五郎尊奉倭皇。
         其认为,倭皇代表了旧势力。
         倭皇存在一日,旧有的一切,就不可能根除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这个过去身穿儒服的倭国儒生,剃发易服,全面学习燕藩,然后在冈山开办学塾。
         小早川仲业很欣赏鸠山信。
         撤退时,曾要鸠山信一起撤离。
         可鸠山信说了句: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当时就认为,诸侯联军绝不会信守承诺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要留下来,在诸侯联军出尔反尔时,保护百姓,保护自己的学生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看着面前,深深折腰,躬着的身影。
         能看到,一滴滴‘水珠’,滴落在脚下的地面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他不可能单凭对方一面之词,就相信对方所说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若此人真如其所说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么,倒是个人才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主动伸手弯腰,扶起鸠山信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等人看着不由微微挑眉,这是朱老四的军靴,踏上倭国土地后,第一次主动弯腰,扶一个倭国人。
         由此可见,这个倭国人,入了朱老四法眼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看着鸠山信,满脸鞭子抽打留下的血痂伤疤,往后面看了看,询问:“你们保护的孩子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倒也开门见山:“王爷的混成骑兵协经过后,小民就知道王爷燕藩陆军踏上这片土地了,但小民不敢确信,王爷的军队,会对我们这些人如何,所以……所以小民带着众人来见王爷时,把孩子们都藏起来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事实证明,他纯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前经过的队伍。
         不但对他们秋毫无犯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看他们饿的瘦骨嶙峋可怜,还把随军携带,一种四四方方,好似油炸过的一些油纸包裹的小饼子,塞给他们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,他的衣兜里,就装着好几块这样的小饼子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这位王爷,询问他孩子们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知道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 并未贸然相信他所说的话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被怀疑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反而更让他信服和踏实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怀疑,恰恰证明了这位王爷,及其统治下的燕藩军队。
         真如小早川首领所说,是一支仁义之师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点点头,他现在也没有时间调查,叮嘱道:“我会命令后面的辎重队,给你们留下吃的东西,伱们吃饱有了力气,就由鸠山你领导这群人,维持冈山秩序,你是个读书人,应该明白,这种情况下,如果失去秩序,饿极了的百姓,会造成多么大的动乱,人饿极了,无论是否读过书,都会把人性中的兽性唤醒,你要带领冈山百姓,积极自救,维持地方稳定和秩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王爷,小民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激动开口,却被朱棣制止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严肃看着鸠山信,“战时,我任命你为冈山最高负责人,就已经把你当做一名军人看待,你是读过书的,应该清楚,后路不稳,对我们这支征讨大军的影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其实也没什么影响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,他们是一支海陆协同作战的军队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有风险,这倭国四面环海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,以最快的速度撤离陆地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只是不想这群人参与战争罢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原因?
         他不会告诉鸠山信。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犹豫一下,学着之前见到的燕藩军中敬礼动作,有些生疏,不标准的向朱棣敬礼:“遵命!”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等人顿时被逗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是善意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之所以笑。
         是因为,鸠山信学着燕藩的军中礼节,口中却说着遵命。
         按照燕藩的军中话语,应该说‘是’!
         至于为何燕藩军,全面摒弃遵命、卑职这些传统术语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这些军人私下里也讨论过。
         适应燕藩的新风潮。
         遵命、卑职这些传统军中术语。
         带着太强烈的尊贵卑贱之风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藩军中有严格的上下级机制,但绝不容许尊贵卑贱之风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和燕藩社会风潮,完全吻合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笑着抬手,帮鸠山信纠正敬礼姿势,然后举手,回以标准的军礼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鸠山信目睹朱棣骑马离开,感慨道:“不愧是小早川君口中向往的仁义之师,理想之师,向燕藩献土献民,是倭国所有穷苦人最大的幸运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前面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扭头往后看了眼,回头,好奇问:“王爷,我一直不明白,为什么燕藩陆军中的将领,当下面将士向你们敬礼,上面的将领,都会认认真真回礼?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分析出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藩军中,逐步摒弃‘遵命’、‘卑职’这些术语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始终不明白这一点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明军中,将士们向将领敬礼,大家最多就是点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有在需要鼓动士气的时候,重要的时候,才会捶胸回礼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明这边众人,纷纷竖起耳朵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看看蓝玉等人,“别小看这细微的上级将领,向下级认真回礼的细节,军中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,也最容易滋生尊贵卑贱,但一支军队,绝对不能没有森严的等级和纪律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上级将领对战士认真敬礼,代表着对战士的尊重,通过这个礼节,又彰显了军中,所有人,人格的平等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细微细节,有助于提高军队士气、凝聚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也有助于时时刻刻提醒为将者,他们和战士之间的等级区别,只存在于职位等级,职位等级,只是为了将一群人,更好的组织起来,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,但在人格上,无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等人沉默。
         瞧吧,这就是朱老四燕藩的先进性之处。
         细节上,都有这么深远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老四,为什么不接受刚才这群倭国百姓,加入战斗呢?哪怕战斗力不强,十个换一个,也合算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朱棣闻言,扭头看向朱棡,哭笑不得:“三哥,我要是怀着这种想法,必然带偏下面的将士,我们这支军队的正义性,也会渐渐被丢失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当然,这不是我,不让他们参加战斗的主要原因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希望,他们把对倭国陈腐旧势力的仇恨,一直延续下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参加战斗,这些倭国百姓将仇恨情绪发泄出来,曾经受过的苦难,就会在十几年,乃至数年内忘记。
         人是一种善忘的动物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我现在不让沦陷区的倭国百姓插手战斗,他们过去承受苦难,憋着的一口气,就永远也吐不出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为何,后世上面从不怕倭国搞得各种亲善团体,把人的思想带偏。
         对那些所谓的亲善团体,冷眼旁观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因为知道,绝大多数的百姓,都憋着一口,百年无法发泄的情绪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情绪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需要时,随时都能唤醒。
         无论多少所谓的狗屁亲善团体,多少公关费都没用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口气不吐不快,永远吐不出来,他们就永远仇视旧有的倭国,不会去缅怀旧有的倭国,这对于燕藩同化倭国的前三五十年至关重要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等人听闻后,全都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笑着,和沐英对视一眼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人虽然没交流,可却都知道,彼此心中想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朱老四的优秀,绝非太子可比。
         无论是军事、经济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是政治!
         过往,朱老四的优秀,更多体现在军事、经济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就凭刚才朱老四这番,不让沦陷区倭国百姓参战,让沦陷区倭国百姓,一直憋着这口气,永远不吐不快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可见,朱老四的政治手腕何其高明!
         而朱老四不让沦陷区倭国百姓参战,达成影响未来数百、上千年的政治目的同时。
         还对倭国沦陷区百姓,彰显了燕藩的仁义!
         放眼大明,有几个人,拥有这等政治手段?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后面远处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为首一群商贾,骑马簇拥着朱允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不想随军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又担心,留在兵库,被燕藩那些丘八加害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,跟在允炆殿下身边,至少,胡汉三认为是最安全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瞧着朱允炆,竖耳,试图偷听前面对话,不由暗笑,想听就直接去听呗。
         就算其外公吕本是倒燕联盟成员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位皇孙,怎么说也是朱四郎的侄子吧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里可听不到前面在谈论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悄悄看了眼朱棣背影,咬了咬牙,低声道:“允炆殿下,燕王的海军不分青红皂白,就把小民们的船击沉在海里,回朝后,太子爷能不能说服朝廷,让燕王赔偿我们?我们要求也不高,海船连带货物,只要燕王赔偿我们一艘风帆畜力混合动力船就行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唇角抽抽,扭头,看着一群眼睛亮晶晶的商人。
         无商不奸,说的就是这群人!
         厚颜无耻!
         风帆畜力混合动力船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可是燕藩宜兰造船厂、鸡笼屿造船厂独有的专利。
         朝廷这边的造船厂,直到现在,也没有攻克,畜力动力舱的转盘机括制造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 里面用到的齿轮、技术升级后的轴承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对于朝廷,都是技术障碍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照猫画虎做出来,质量也十分差,根本不耐用。
         朝廷水师的动力舱机括,都是从燕藩成套购买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而用于海商的动力舱机括,刚开始,燕藩也愿意提供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后来,随着朝廷这边,打压燕藩海商开始。
         两个政权,民间合作的宜兰造船厂就停止向大明民用海船出售动力舱机括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朝廷这边,只有水师,才能从鸡笼屿造船厂得到动力舱成套机括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水师统治俞同渊,坚决不同意,以水师的名义购买动力舱机括,提供给朝廷民用海船。
         理由也很强硬:担心水师这种行为,激怒燕藩,水师往后也无法得到成套动力舱机括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除了早期有少量民用的混合动力商船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些年,朝廷建造的商船,都是风帆动力。
         风帆动力,受洋流、季风、天气影响太大。
         十分影响这些海商赚钱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这些人心心念念都想得到一条混合动力海船。
         偏偏,燕藩宜兰造船厂,股东、工会的态度十分强硬。
         来自大明的民用造船订单,除了承接风帆动力,绝不承接混合动力。
         开价再高也没门儿!
         据说,四叔为此还说过宜兰造船厂那些股东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些股东,以及造船厂雇工工会,就是不松口,对大明这边的海商放出话:不蒸馍馍争口气!什么时候,大明这边的海贸,取消对燕藩的歧视不公政策,他们才会为大明海商承接混合动力海船订单。
         也不知,为什么这些人,去了燕藩后,就这么团结。
         连钱都不挣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团结,就连父亲都十分不解奇怪。
         哼!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收起思绪,冷哼一声,冷笑看着胡汉三等人:“还想要燕藩赔偿你们?没有砍你们的脑袋,也是因为你们跟在我身边,你们的船上,难道没有私藏违禁品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资敌的行为,若是四叔告诉皇祖父,都不用四叔动手,恐怕皇祖父就得把你们九族给灭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等人脸色变了变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压低声,低语道:“殿下,我们的货都随着船,沉入海底了,别说我们没有夹带违禁品,即便有,燕王也没有证据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冷笑打断胡汉三,“你们有没有夹带违禁品,你们自己知道,何况,你以为,四叔把杨东旭留在兵库海湾做什么?有没有可能,是打捞你们的货物,你们要是夹带了违禁品,那就提前洗脖子吧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的话,确保让所有海商都听到。
         众人脸都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眼神闪躲游弋,明显害怕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把这一切尽收眼底,继续吓唬道:“何况,我四叔看你们不爽,还用打捞你们的货物,随便拿出一点硝石,说是从你们船上打捞出来的,你们就得吃不了兜着走!”
         听父亲说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这位四叔,做事为达目的,不择手段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事,杀冯胜的时候,就做过!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这回大哥分析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四叔不大可能这样做。
         海军提前炮击,击毁这些人的船,一方面是予以这些人警告,以及其他大明商人警告。
         另一方面,则是留有余地,不想刺激大明这边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故意吓唬这些人。
         目的很简单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让胡汉三等人害怕,向他靠拢,感激他。
         反正,四叔又没准备杀这些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他顺势赚一份人情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四叔真要杀这些人,他才不会,为了这些人,现在和四叔起冲突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太弱小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起冲突,那也是父亲接过皇祖父的皇位后。
         胡汉三擦了擦额头,忙哀求:“允炆殿下,我们都是安守本分,向朝廷纳税的义商,现在,这里这么多人,只有允炆殿下能保护我们了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暗暗得意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也不比大哥差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哥就没想到,借此机会,笼络这些海商!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九州岛。
         福冈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快!快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福冈堡垒附近,乱糟糟一片。
         十万倭国联军,已经收到朱棣在兵库登陆的消息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片慌乱中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利义满带着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们,骑马站在九州和本州两岛的海峡之间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利义满和身边的诸侯大名都一样,风尘仆仆的脸,微微泛白,明显极力压抑着惊恐不安。
         接到燕藩陆军在兵库登陆的消息时,他们还在鹿儿岛海峡对面,养精蓄锐。
         想着,在海峡予以登陆鹿儿岛的燕藩军狠狠打击。
         怎么也没想到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藩军,竟然直接在他们身后登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什么战术!
         倭国上千年的历史,就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术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位燕王,不愧是文明起源的神州皇子,不愧是把中原文明、文化,推向另一个高度的强人!”细川清突然感慨一声。
         打破沉默。
         有诸侯,声音颤抖提醒:“细川君,现在不是感慨燕王朱棣优秀的时候,如果我们这十万联军溃败,我们就真的完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其他小诸侯,纷纷看向足利义满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利义满察觉到了,勒马转身,强装镇定,笑道:“诸位,燕藩陆军强大,也只有三万人,即便加上鹿儿岛的小早川叛军,也不过将近四万罢了,而我们却有十万大军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且我们抢占了福冈,福冈是本州和九州的战略要冲,只要我们钉在这里,燕藩的军队,从海峡对面登陆,尚未站稳,就要遭受到我们的打击!”
         楠木正仪拧眉,提出疑问:“防守的确可以,但我们的粮草、火药、弹丸如何解决?”
         诸侯们刚刚产生的一点信心,顿时荡然无存。
         打仗,某种程度,打的就是后勤。
         而现在,他们得不到任何一点补给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还要遭受南北对进攻击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,后方,小早川叛军,已经渡过鹿儿岛海峡,正怀着强烈的仇恨,猛攻他们留下断后阻击的兵马。
         足利义满眼中寒光一闪,便做出决断,“现在是那些害死天皇的叛乱罪人,赎罪的时候了,把福冈、佐贺等地的每一粒粮食都搜集起来,每一件铁制的农具厨具都搜集起来,用鞭子和武士刀,让这些叛乱牲口,不吃东西,为我们制作弹丸,为天皇赎罪!”
         诸侯们默默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是一些牲口,而且还是一些叛乱的牲口。
         死了也不可惜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家都知道,足利义满没有说的话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粮食实在不够,这些牲口也能当做下面英勇士兵的口粮!
         这种事情,在这片狭长贫瘠的土地上,别说战争时期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承平时期,也经常发生。
         饥荒年。
         牲口家庭的老人不配活着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年轻柔嫩的,就是极好的口粮。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大家作为尊贵的贵族,没必要吃这种口粮,就慷慨赏赐给军中那些勇士吧!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一天后。
         混成骑兵协,最先出现在福冈对岸的山口。
         又过了一天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率领两个不满编镇抵达山口。
         大军休整时。
         朱棣率领众人,骑马来到海峡北岸。
         端坐马背,举起望远镜。
         对岸。
         海边百步外,一条横亘海岸,由石头、尸体垒砌的防线,透过望远镜映入眼帘。
         防线后方。
         林立的诸侯联军兵,清晰可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长管身火铳不多,大多都是类似咱们大明以前装备的短管身三眼铳。”蓝玉举着望远镜观察,小声总结道:“虽然武器有些落后,但对方在海岸滩涂百步外建立的这条藏身防线,不容易啃下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柳升笑笑,“梁国公,打个赌如何,休整一天,明天一天,我军必能攻克这条防线?”
         蓝玉为首众人,不由好奇看向柳升。
         柳升看了眼朱棣,然后笑道:“此行南下,不光我们陆军,其实海军也南下,还有一部分,运输辎重的游轮,今晚,就让混成骑兵协,借着夜晚,乘坐游轮绕道诸侯联军背后登陆,明早,海军战船进入海峡,炮击对面防线,同时,搭建浮桥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又是海陆协同!
         蓝玉、沐英相互对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的思维,还是没有跟上燕藩。
         刚才竟然没想到这样打!
         在这倭国四面环海之地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有大船,陆军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。
         同时,只要有足够多的海军火炮,对面所谓的坚固防线,便如同纸糊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柳升在大明时,有能力,但绝不是最拔尖的武将。
         可瞧瞧,去了燕藩数年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战争思维,明显走在了他们前面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为首,一群大明将领产生了强烈紧迫感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不是柳升的天赋。
         是燕藩开阔了柳升的眼界,从而,其战争思维走在了他们前面。
         这,恰恰是被中原那些保守派,称之为奇淫巧技所带来的!
         技术的迅速进步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藩军人,在拥有新装备的同时,也在迅速适应新装备,研究新装备,形成开阔的战略思维和视野!
         朱棣放下望远镜,转头笑道:“就这么打,去安排吧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是!”
         柳升敬礼后,策马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当夜,十艘游轮,在随行高丽民夫的帮助下,将装运的辎重卸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在夜色中,载着混成骑兵协两个标战马和将士,悄悄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翌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的的船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一二三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嘶!一千五百门火炮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完了,完了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当足利义满率领诸侯大名,从福冈营垒内赶来时,就看到,防线后面,士气全无,颓丧的己方士卒,惊恐不安,盯着海峡内,一字排开的数十艘战船!
         一艘艘海船,大小不一。
         全都侧舷一字排开,黑黝黝的火炮炮口,从炮窗内探出,对准这边。
         大的战船,一侧就有数十门,即便是小的,也有十五门!
         并不太长的海峡,密集了一千五百门火炮!
         足利义满为首所有诸侯大名,脸色都极为难堪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燕藩的海军!
         这辈子,也是第一次,见到如此多,狰狞的火炮!
         来到福冈,驱使叛乱罪人,布置这条,自以为天险的防线时,他们根本没想到,燕藩的火炮如此多!
         更未想到,燕藩的海军战船,进入海峡,配合陆军作战!
         在此之前,他们就从未见过这种战术。
         即便是中原的兵书上,也没有这种战术!
         就当足利义满为首的诸侯大名们,看着七八十艘,一千五百门火炮,浑身冰寒时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字排开的战船后面,工兵借助战船遮蔽,干的热火朝天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艘艘小船,通过固定的铁件、钢件结构,首尾相连。
         十几条运兵通道,正在迅速延伸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一艘艘战船内,更加热火朝天。
         蓝玉等人注视下。
         炮兵战士们,将一袋袋装有泥土的袋子,压在炮架轨道后方。
         轨道安装在战船甲板上,是钢结构。
         火炮发射时,反作用力会推着炮车沿着轨道向后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被后方的泥土袋子挡住。
         火炮向后,炮口收缩,炮兵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装填火药弹丸。
         装填好后。
         再次将火炮沿着轨道,推出炮窗窗口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是燕藩海军战船上的一种新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,提高了装弹速度,同时,轨道退炮,也减轻了,同时开炮,反作用力对船体结构的伤害。
         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,以及火炮用钢制作,更加轻量化,战船火炮数量才得以增加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藩海军,全部战船更新换代后,这是第一次实战,每一个海军将士,都十分迫切,想看一看,新战船在实战中的表现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训练中,已经证明运用新技术的战船十分优良。
         可到底还从未进行过实战!
         今天,他们就要用一千五百门火炮,进行一场日落之战!
        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确定。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