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我才七岁,老朱你让我监国? > 第八十二章 收买……进谏!
         大内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悄然拦住一名小太监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,放到小太监手中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双眼顿时睁大,连忙跪了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衡王殿下,这个奴婢可万万不敢收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肩膀,道:“公公侍候我皇爷爷辛苦了,这点银子,就赏你去买点茶喝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……”小太监有点犹豫,不敢将银子收起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咱赏你的,你就收下,又不是行贿,皇爷爷不会砍伱脑袋,你犹豫什么呢。”朱允炆似有点些不满的说道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这才将银子收起,再度磕头拜谢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奴婢谢过衡王赏赐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起来吧!”朱允炆伸手将他扶起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满脸感激,恭敬无比弯腰站一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咳咳。”朱允炆轻咳了两声,问道:“皇爷爷今日心情可好,有说过什么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稍稍思索,略有迟疑,半晌才开口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今日百姓,学子,还有凉国公,以及一众大臣,皆上书陛下,求立南王为储君,陛下没有说话,但似乎不是很高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回忆着老朱的神色,又看看了眼前的朱允炆,斟酌了片刻,才道:“陛下还斥责了军中上书的将领,说他们管好自己的事,好好练兵打仗就行了,不要来管朝廷的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皇爷爷果然生气了吗?
         “嗯!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脸上掠过一抹喜色,轻轻点了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知道了,你先下去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小太监弯腰行礼,退了几步,这才转身回头,往朱元璋所在的住处走去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也没有停留,迅速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外面,黄子澄和齐泰早就在等着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不敢去向宫中的太监打探消息。
         对臣子来说,这是大忌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被老朱知道,就真的完蛋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只能指使朱允炆来打探。
         以老朱对子孙后代的宠爱,就算知晓,也不会重罚。
         甚至可能装不知道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爷爷身边的公公说,皇爷爷收到请愿立南王为储君的消息,不是很高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皇爷爷还斥责了军中上书的将领,要他们管好自己的事情,不许插手朝廷大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那就对了!”黄子澄兴奋无比,精神都是猛地一震,音量也提高了几分。
         本来这件事,他还有点忐忑不安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怕一下子弄巧成拙。
         如今得到朱元璋不高兴,还斥责军中将领的消息,心中的一块石头,终于落地。
         帝王之心!
         这就是帝王之心啊!
         不管朱允熞多么受宠,帝王也不允许有人向他夺权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那我们就继续发力,请朝中的大臣,都来进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摸了摸胡须,颇有几分春风得意。
         此计可是他想出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旦成功,也足以自傲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齐泰在旁边接言道:“那些人都是老滑头,只怕没那么容易被说动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朝中的大臣,可不是乡野无知的百姓,更不是容易被人鼓动的国子监学子。
         仅凭三言两语,就想劝他们都上书,没那么容易。
         也只有蓝玉这种武将,不懂朝局的复杂,只知打仗冲锋,才会被黄子澄骗。
         朝堂上的高官,都是有八百个心眼子的,一个比一个狡猾。
         除非是自己人,否则,哪会轻易为他们办事!
         尤其是在立储这种大事上,更是绝不会轻易表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不用担心,如今大势已成,那些人若还不上书,落后于人,反而会觉得不安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立储是大事,越是大事,大家越谨慎。也越会随大流,不会独行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分析起朝堂政治,确实颇有几分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。
         齐泰轻轻点头。
         理是这么一个道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不知为何,他心中总感觉有些不对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听说,最近有人在长江里,捞起一块石头,上面写着“南王当立,天下大吉”,这会是何人所为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们只在鱼市中弄了鱼腹藏书,可没有在长江里弄什么天降神石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祥瑞,也就骗骗无知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在齐泰这些人的眼中,自然明白,肯定是有人在背后装神弄鬼,制造神话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也是微微思索了一下,道:“说起来,我也听说,最近金陵集市上,有童谣在流传,“南王好,南王好。南王本是天君降,若能立为皇太孙,大明从此就兴旺”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说话间,两人对视了一眼,皆从对方的眼神中,看到了深深的疑惑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种事,他们没有做,那又是谁在弄呢?
         这时,朱允炆在旁边插言道:“两位先生,会不会是我那个三弟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日还有几名勋贵将领来找他,几个人在房中秘谈,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句话提醒了黄子澄和齐泰,两人皆是眼前一亮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对啊,眼下希望南王倒台的,可不止我们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吴王不也一样吗?我们起了势,他们也在跟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就说有些大臣,明明我们并没有说动,却也跟着我们的上书请求立储君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还有那些勋贵,将领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似是恍然大悟:“这回是几方联手了,我细细想了想,好像燕王和晋王的人,也都下场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还有些人,动机不明,看不出深浅,但也都参与了进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南王这是犯了众怒啊,大家都要将他弄下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齐泰点了点头,道:“这对我们来说,也是一股强大的助力。要不然,凭我们的力量,还不足以制造如此之大的声浪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错!”黄子澄望着朱允炆道:“不管如何,眼下南王对你的威胁最大,先齐心协力对付他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亦是面露喜色。
         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动手,何愁朱允熞这次不倒呢?
         “事不宜迟,我们现在就分头行动,说服那些举棋不定的人,一起进宫见驾,请立南王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朝堂。
         老朱高坐龙椅上,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。
         三拜九叩,一番隆重的礼节过后。
         太监扯着尖尖的鸭公嗓,高声喊道: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一般来说,这种大朝,只是皇帝接受百官的朝拜,礼节性的走一个过场。
         除非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,不然的话,朝中大臣真有什么要与皇帝商量的,都是等退朝之后,再单独求见,或者皇帝召见。
         大朝的时候,轻易不会说什么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故而,太监才会每次都那般喊。
         喊完之后,正常就可以退朝解散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今日,他的声音刚落,却有大臣出列进谏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太子已薨多日,国无储君,朝纲不稳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有四皇孙南王殿下,德才兼备,品性贤良,朝野归心,皆以为该立南王为储君,还请陛下早日定夺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说完,跪了下去,拜倒在地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