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我才七岁,老朱你让我监国? > 第八十三章 老朱:既然天意民心如此,那就立允熞为皇太孙吧
         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众大臣都眼观鼻,鼻观心,连呼吸都特意被控制到了最低。
         立储之事,牵涉甚大,等闲不敢置声。
         但眼下皇宫外,已经聚集了数万请愿的百姓,而且人数还有越来越多之势。
         国子监学子亦集体上书。
         整个金陵城,都仿佛煮沸了水一般,骤然间热闹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原本的禁忌之言,好似被春风吹过似的,一下子解封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自下至上,男女老少,从贩夫走卒到一般的市井百姓,再到方外道士乃至和尚书生,几乎人人都在议论,个个都在慷慨陈辞。
         南王应立为皇太孙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们这些朝堂大臣,再想明哲保身,不置一言,就有点过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身为天子近臣,故作睁眼瞎,只当耳聋了,对舆情丝毫不知。那也是一种严重罪过。
         更别说,他们当中,本身也有不少人参与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高坐帝位,俯瞰着跪下去的大臣,却没有立即出言。
         很快,就有大臣继续跟上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臣中百姓已呈上万民书,请求陛下立南王殿下为皇太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臣以为,南王才高八斗,德被天下,万民俯服,当立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名大臣说着,也跪拜了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随之,又有第三人站了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臣近日读南王殿下之诗词,真千古之奇才,放眼观当今天下,无人能及。南王之策略,镇奸商而压反贼,惩叛逆而平隐患,七岁之龄,立不世之功。若立为储君,则百姓甚幸,国家甚幸,天下甚幸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的大帽子越戴越高了,拼命吹嘘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站在众臣中,他虽然低着头,却一直用余光偷偷观察上方的朱元璋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见老朱在见到几名大臣连番上奏之后,脸色似乎变得有点阴沉,好像不是十分高兴样子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坐在龙椅之上,一言不发。
         对大臣的进谏,始终没有回应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向旁边站立的大臣,使了一个眼色。
         事实上,不用他多作指示,众大臣也都在察言观色,见到这一幕,立即又有不少大臣,纷纷出列进言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四皇孙当立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,请下旨吧,立南王殿下为皇太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眼看着跪下去请求的大臣越来越多,上方的朱元璋终于开口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熞儿聪慧过人,朕也甚是喜爱,但他毕竟并非嫡长子,若立他为储君,只恐天下人不服啊!”
         他轻轻叹息,言语中也听不出喜怒。
         平淡而不带一点感情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爷爷!”
         这一次,却是朱允炆站了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不久前,朱允熞,朱允炆,朱允熥三人一起被封为王,朱允熞被下令执掌应天府,而他和朱允熥两人,年岁更大,则被要求一起随朝听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有封任何实职,只是在下面站班,旁听朝议。
         此际,朱允炆见到黄子澄在向他使眼色,当即站了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必须要表现出兄长的谦逊有礼,自己的仁爱忠厚,同时给朱允熞狠狠一刀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立嫡长之制,并非圣人之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自古明君者,如汉武帝,唐太宗,宋仁宗,皆非嫡长子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足见立嫡长之制,不是一成不变的古法,更非明君必然之选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孙儿添为皇长孙,自以为贤不及四弟,才更不如其万一,德亦无服众之望,能令万民臣服,天下归心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江山神器,万钧重担,孙儿不敢轻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如今四弟已得百姓拥户,军士归心,朝野共戴,此诚千古未有之贤能,春秋未有之盛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双手高举,亦跪了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弯腰拜下的时候,无人能瞧见的脸上,却是有一抹杀意掠过。
         说这番话的时候,更是特意加重了语气,就是要提醒老朱,现在请立储君的声势有多大,自古从未有这样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人野心勃勃要夺权!
         “孙儿恳请皇爷爷顺应民心天意,立四弟为皇太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拜倒在地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哦,炆儿,你真这么想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帝座上,朱元璋的声音飘出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此孙儿肺腑之言,不敢有半句欺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大殿内再次喧嚣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 随着朱允炆的跪下,又有不少大臣跟着进谏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长孙真谦逊君子,有圣贤之风,陛下何不顺应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皇长孙德厚,四皇孙才高,陛下得此二孙,实国之大幸,还请陛下顺皇长孙之请,立四皇孙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跪下去进谏的大臣,一边请求立四皇孙为太孙,一边仍不忘称赞朱允炆。
         落在有心人的眼中,就能听出微妙的差别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熥儿,你怎么看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没有回答朱允炆,却将目光望向朱允熥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熥连忙见礼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爷爷,孙儿也觉得,四弟虽然年幼,却有不世之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更重要的是,如今金陵城的百姓,以国子监为首的天下学子,满朝的文武大臣,就连京畿驻守的军队,都齐心拥护他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也特意加重了语气,强调这一点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皇爷爷立他储君,顺应了几乎所有人的意,那何不立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这话就说得更直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上方,老朱深深的望了他一眼,眸子深处,似是流露出一缕难以察觉的失望之色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熥的话,在老朱这种人听到,心中所想,已是昭然若揭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看似句句是在称赞朱允熞,实际上却是在给四弟上眼药,甚至可以说是插刀子。
         允熥竟然如此,老朱如何能不失望呢?
         下一刻,威严如苍龙般的声音,再度响起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众爱卿都有此意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此言一出,余下还没有出列请愿的大臣,也都一齐跪了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臣等恭请陛下,顺应天意民心,立四皇孙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臣等恭请陛下,顺应天意民心,立四皇孙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臣等恭请陛下,顺应天意民心,立四皇孙为储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一声声的浩大声浪,一浪高过一浪,将整个朝堂尽皆淹没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也在人群中应声着,脸上浮现去得意的消息。
         想不到啊。
         竟然造成了满朝大臣,一起“逼宫”的架势。
         比他想象中的效果,还要好上百倍。
         老朱能容忍吗?
         他仿若看到了老朱雷霆震怒的样子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熞这回,一定是死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正想着,就在这时,外面响起一道响亮的声音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南王殿下谨见陛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,朱允炆等人,皆是心中一紧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才来,恐怕已经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木已成舟,戏已上演,他又还能如何呢?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早就做好了准备。
         在他的袖子内,连弹劾朱允熞的奏章,都写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只待形势一变,老朱发怒,他也跟着立马翻脸,上书请老朱治朱允熞逾越,不孝,无礼之罪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干官员,也都做早就通过气。
         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时刻,他还能翻盘不成?
         很快,朱允熞迈着轻快的脚步,走进大殿。
         小小的身影,稚嫩的模样,与威严的大殿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孙儿参见皇爷爷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他上前行礼,稚气十足的声音,在大殿中唱响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!好!好!”
         老朱笑容满面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咱几日没见到你了,伱上前来,让咱好好抱抱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熞微微愣了一下,随即迈步走上台阶,径直走到龙椅旁。
         下方,黄子澄等人的眼珠子,都快要掉落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戏,为何没有按他预想的那样上演呢?
         老朱没有生气,没有震怒,竟然还要抱抱他?
         这不对啊!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的心一下子变得冰凉,直往下沉。
         凉透全身,沉入深渊。
         上方,朱元璋轻轻抱着朱允熞,慈爱摸了摸他的头,让他转过身去,面对众臣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即,朱元璋开口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大明建国二十五年,朕德薄福浅,以致白花人送黑发人,太子不幸陨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幸得苍天庇佑,尚留有忠孝之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四皇孙允熞虽止七岁,日表英奇,天资粹美。德泽众生,得万民拥护,学子恭拥,臣子护戴,军士簇拥,才高而能服众,德高而令天下归心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朕顺应天意,俯顺舆情。谨告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授允熞以册宝,立为皇太孙,正位东宫,以重万年之统,以系四海之心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朱元璋的声音,浩浩荡荡,有若龙威,响彻在大殿中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只觉得如遭雷击一般,难以置信,竟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         老朱没有震怒,没有大发雷霆,反而顺着大家的意思,立朱允熞为皇太孙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怎么可能呢?
         这绝不可能?
         这一刻,他简直要疯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朱允炆亦是如此,怀疑自己的耳朵,是不是听错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双眼都已变得通红,充满血丝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这时候,大殿内,随着老朱的声音落下,众臣已皆是跪了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参见皇太孙!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精神恍惚,一时竟忘了跪下参拜,直到旁边的大臣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,他才猛地回过神来。
         一抬头,便看到上方的朱元璋以及朱允熞,都正看向自己,目光之中,皆略带微微笑意。
         黄子澄的心,好似被重重敲了一锤,身体一歪,却不是跪下,而是晕了过去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