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北宋最后的良心 > 第七十三节 为官之道
         那首诗,梁莘。
         范纯礼也打听过,当时就在梁莘与一人在太清楼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后,当时梁莘与曹旸被同时关进了开封府大牢内。
         曹旸是曹家三房嫡子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,想一想,曹评领军西征、三房曹晟调入种师道所部、曹诵出使辽国。
         不需要什么证据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完全可以大胆推测。
         那天在太清楼,梁莘与曹旸护着的人……赵佶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今皇帝,官家赵佶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么,蔡京府少了十一人的案子,能查吗?
         范纯礼也是在大宋朝堂上大半辈子的人,是真的又臭又刚,但却不代表他是纯傻的,可以弹劾任何人,唯有一人不能被弹劾。
         当今官家。
         想到这里,范纯礼轻呼一声:“来人,送信去曹府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是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范纯礼送了一封什么信呢。
         依礼,曹昙就是梁府大娘子,所有的礼只差迎亲这一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梁府内之事,曹昙有绝对的发言权。
         范纯礼送的不是一封信,而是一份正式的公文,请求曹家协助调查关于李家小娘(李清照)的事件内容。
         曹府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这么一份公文送到,曹昙只是看了一眼,随手就甩给了曹安。
         就这么一点小事,曹安就能办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李格非这边出一纸文书,然后送到曹府,接下来曹府会处理好一切。
         根本就不是个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曹安取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给的文书后,到了曹昙这里汇报:“姑娘,这位范知府深知为官之道,老奴只是不知,他是在向我曹家示好,还是别的原因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重要。”曹昙相信,问了梁莘就会有答案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曹昙此时有两个问题想不明白。
         就王京玉的日常传来的消息,梁莘把李清照抢回来之后,就像抢了一个工匠回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写书、鉴画、最近又安排烧琉璃。
         却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还有,最让曹昙疑惑的是。
         朝会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不是朝官,为什么朝会的时候,他要入宫呢?
         王京玉不知道,曹昙也猜不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想到这里,曹昙吩咐了一句:“笔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曹昙很正式的给梁莘写了两封信,一封给李清照,大概的意思就是,你若想离开,我曹家证你清名。你若不想离开,直接告诉我。
         另一封给梁莘。
         说的还是李清照这事,让梁莘表一个态度。
         其余的事,只字没提。
         入夜,梁府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在屋内坐立不安。
         她相信,曹府有能力证明她的清名。
         看了一眼自己屋角那只装满了金锭、银锭的箱子,李清照心里揪着难受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些金银不是她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她却可以拿着这些金银去大相国寺街,去……买、买、买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怕只是过手,梁莘就把她淘回来的书画、字帖、碑文什么的全部拿走,但这寻宝的过程却是极快乐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,红楼梦还没写完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,梁府竟然有宫中的贡品徽墨,听说宫里还有研究新墨,她想去负责研究新墨之事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正在李清照坐立不安的时候,春兰小跑着过来:“莘哥儿来了,往这边小院来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赶紧起身,往门前走去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入院,李清照正好打开门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站在小院门前:“替我写一首词,然后派人给曹家大姑娘送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问:“什么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梁莘背过手,仰望月光:
         红藕香残玉簟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         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又抄诗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抄的是李清照的诗词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首诗大概在两年后,是李清照的父亲被贬官,离开汴京的时候李清照写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写,思念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内心念了两遍,一扭头:“不写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梁莘没说什么,笑了笑,转身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看梁莘离开,李清照喊了一声:“你,你这恶人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梁莘只是背对着李清照摆了摆手,大步离开。
         没错,梁莘就是恶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首词,借李清照之手写出来,再送到曹昙处。
         细想,这内涵就太多太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到底是李清照内心想着梁莘,还是梁莘在说推迟迎亲曹昙内心所想,或是梁莘所想,再或是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恶人。
         恶人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内心把梁莘骂了一百遍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却突然转回头,将一只小盒放在门边后,又走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春兰小跑着过去,拿起小盒回到李清照身边。
         盒内,一条墨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拿起墨来到书桌旁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墨,黑光如漆。
         她见过,这是新墨,之前她用过一小截残墨,却远远没有这个品质好,上次得到的是老师张耒给他的,听闻是东坡公用过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,这墨如何制造,李清照却是完全不知道。
         梁莘知道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墨用的原料是延川石液。
         是沈冲的父亲沈括发明的,到现在一直在改进。
         用梁莘的知识来解释,就是把石油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去烧,然后把油烟给收集起来,再加入冰片、麝香等。
         在梁莘看来,这太浪费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也比砍松树去烧松烟墨节俭太多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赵有福带人入驻军器监,打着制造新墨的由头,开始渗入,准备慢慢的控制军器监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,只说李清照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磨好墨,反复又读了几遍。
         她感觉,这词写到自己心里了,若不是梁莘念出来,她感觉这就是自己写的,从用词、押韵、节奏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无论怎么读,李清照都感觉这像是自己写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但,为什么是梁莘作的呢。
         想不通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都开始揪自己的头发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最终,她还是写下这首词,叫春兰明天早上送到曹府去。
         曹府。
         曹昙收到了李清照的信,她也是真正读过书的人,只一眼就看出,这必是李清照所作,述心中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挺好。
         那安排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的爹,李格非又能有什么意见。
         唯一的无奈是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拿不出多少嫁妆来。
         原本就是一个清贫的官,也没存下多少钱,倒是曹府很大气,表示嫁妆什么不用操心,曹府办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词,是好词。
         别说是曹府,就是流入汴京城之后,也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就是李清照所作的词。
         唯有李清照,在梁府很难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