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第一莽夫 > 第64章 练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!
         汤昊还在训话。
         三令五申,不许占役,恢复操练,以养军队锐气。
         台下将士振臂高呼,个个目光狂热地看向他。
         随即训话完毕,汤昊就让郭勋这位副都督上台,在汤木、安国等三十六将的配合之下,正式操练这支新军。
         至于,为什么汤昊不亲自操练?
         嗯,这事儿吧,还真是因为他不会!
         没错,真的不会!
         这可是大明,不是在后世,真正的沙场征伐,那可是全凭金鼓旗帜传讯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有快捷有效的通讯技术,身为一军主将,要将麾下兵力组织起来,并且在战场上面临机决断发挥出战斗力,也绝非电影电视之中那般一声令下全军出击那般简单。
         击鼓鸣金,旗帜作令,古战争的这一套指挥程序,其复杂之程度,不仅仅对一军主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,对军中将士,亦是一個天大的考验。
         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有云:“言不相闻,故为金鼓;视不相见,故为旌旗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传讯方式的简陋,所以旗帜、鼓点、金声、号角、灯火,这些都是古代战场上主要的通信联络信号和指挥手段。
         古代军队运用旗鼓这种通讯和指挥方式,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将各种指挥号令、联络信号传达给全军。
         但由于令旗内容复杂、头绪繁多,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、训练,方能使全军每一士兵熟悉这一套指挥号令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训练将士“辨旗帜”、“审金鼓”,是古代所有兵卒入伍后的第一课,《武备志》中说:“练士者,先明旗之别而要束之。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         校场上面这五万名将士,乃是整个京营京军的最后战力,“辨旗帜”、“审金鼓”这种基本常识自然不必多言。
         做不到这最基础的一点,哪怕再怎么精锐善战,那也只会是乌合之众。
         是以,接下来不只是这五万将士要天天操练,还有他汤昊也需要学习一些战场常识,不至于真个上了战场,还不会“辨旗帜”、“审金鼓”,连基本常识都不懂。
         郭勋这小子很是不错,毕竟是出身将门世家,又干了几年的羽林卫正千户,对将士操练这一块,简直熟得不能再熟。
         再加上汤木、安国、常阔海这三十六将,交给他们可劲儿操练,汤昊还是颇为放心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此刻他正坐在军帐里面,捧着一本兵书,看得津津有味。
         入乡随俗嘛,既然来都来了这大明王朝,只能学习一下如何征战沙场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兵部侍郎许进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,看向汤昊的眼神中满是忌惮。
         就在方才,他听说了一个消息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位中山侯,竟然在宫门口,废了张家兄弟!
         而且不是简单教训一顿那种,而是打断了人家手脚,真真正正地废了那种!
         起初许进还不愿意相信,可是整个京师都已经传遍了,消息来源于太医院。
         寿宁侯张鹤龄断了一条腿,建昌伯张延龄断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,全都是中山侯汤昊所为!
         一时间,这位中山侯的凶名与狂名,传遍了整个京师之地。
         要知道,那可是张家兄弟啊,当朝太后的亲弟弟!
         张家兄弟在弘治朝为非作歹惯了,这一次却是踢到铁板,直接就被汤昊给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是问题在于,太后娘娘事后还召见过汤昊,为何如此轻易就放过了他,甚至连个像样的处罚都没有?
         许进难以理解,更加难以接受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汤昊,究竟是怎么敢的?
         “哟,许侍郎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怎么?兵甲钱粮要到了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汤昊抬头一看,只见来人是许进,立刻就问起钱粮兵甲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 许进苦笑着摇了摇头,也不争辩了,直接摆烂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中山侯,你应该清楚,这兵甲钱粮,本官是决计要不到的!”
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要不到?
         因为文臣缙绅不可能会给啊!
         他们疯了傻了,才会眼睁睁地看着汤昊执掌新军,还拨给他兵甲钱粮,支持他汤昊一步一步带着勋贵武臣崛起。
         另外,汤昊这个中山侯,背后站着的人,可是小皇帝。
         天子掌兵,对待这件事情,大明朝的文臣缙绅们,可从来都没有任何分歧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要不到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为什么要不到?”
         汤昊冷笑道:“咱们照规矩办事,这操练新军是皇帝陛下的意思,也是利国利民之举,每月粮饷他们都要老老实实地给本侯送过来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如若不然,那本侯就一个个地打过去,看看问题究竟出在谁身上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许侍郎,你以为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许进听得瞠目结舌,急忙开口劝阻道:“中山侯切莫意气用事,兵甲钱粮一事还有待商榷,实在是国库空虚拿不出钱粮来了,所以才会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哦,原来是这样!”汤昊故作恍然大悟,然后起身上前冷冷地盯着许进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人坐着,一人站着,尤其是站着那人本就高大魁梧,此刻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许进,更是显得压迫感十足!
         许进忍不住咽了口唾沫,只觉得头皮都有些发麻。
         汤昊突然咧嘴一笑,道:“许侍郎,你是想断手断脚,还是想青云直上?”
         断手断脚?
         还是青云直上?
         傻子都知道这该怎么选!
         但是问题在于,他汤昊凭什么说出这种话?
         “侍郎是正三品大员,但终究只是侍郎,尚书大人的副手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许侍郎难道就只想做一辈子的侍郎?不想更进一步,做一做那兵部尚书?”
         此话一出,许进脸色大变,随即就恢复了常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中山侯莫要说笑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本官何德何能,能与大司马相提并论?”
         大司马,刘大夏,这可是载誉满朝的弘治三君子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 论资历论功绩论威望,他许进都无法与其相比,更没有这个资格!
         “谁做尚书,这是陛下可以决定的事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许侍郎可以好好想一想,这协理文臣到底应该怎么做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甩手就不管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陛下迟早有一天,会长大的,到了那个时候,一一清算之下,尔等只怕没有好果子吃!”
         许进闻言一怔,直接愣在了原地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汤昊则是走出军帐来到外面,只见郭勋正在擂鼓进军,检验一下这五万新军将士的水平。
         一鼓十步,两鼓二十步,急促密集鼓则是意味着冲锋。
         鸣金收兵,鸣一金停止攻击,原地待命,鸣二金准备后撤,连续鸣金有序后撤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金鼓声再配合上千变万化的旗帜,就是一道道如山军令!
         事实证明,郭勋、汤姆这些将门子弟就是不一样,从小就耳濡目染,早已对这些熟练于心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他汤昊是个假货啊,所以只能勤加学习,不至于连“辨旗帜”、“审金鼓”都不懂!
         正当汤昊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,一名小宦官却是匆匆赶了过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中山侯,陛下有旨,召您即刻入宫!”
         汤昊闻言眉头一皱。
         好端端地,小皇帝又召见自己干什么?
         难不成……又出了什么岔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