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> 第六十一章国际电影节和艺术无关(3/3)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才想起沈三通只是很年轻的导演,连三大都没去过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一副你小子什么都不懂的表情:“你知道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主席是谁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道:“张一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今年五月份,张一谋受邀成为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的消息就出来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:“.你知道是张一谋,还说我很难获奖?《红高粱》算起,我们小二十年的交情!小子!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只能感慨,姜闻根本毫无所觉:“你觉得张一谋喜欢你吗,你觉得威尼斯你的最大对手是谁?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却无心获奖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脸色阴沉不定。
         作为发行商,他只要票房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的说法,给他浇了一盆冷水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国际大奖才五六百万的票房,这部戏能破亿吗?
         换了别人于东会笑这个人根本不懂电影,但沈三通能不懂吗?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有些急了,要和沈三通掰扯清楚:“我和张一谋是老相识,我们都是中国人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再次问道:“你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想了想:“李铵?”
        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,多部华语入围。
         又有张一谋作为评委团主席,摆明了给华语电影大奖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直白道:“你觉得你是什么人,你是大院公子哥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张一谋和你不一样,他吃过太多苦,为了一个机会,要等很多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你做导演,第三代导演领军人物谢晋老爷子带着你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李铵呢,他也是蹉跎多年,你觉得你和李铵摆在一块,他对谁有好感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你什么人,张一谋什么人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给干沉默了,下意识张了张嘴。
         他很想说,我们都是中国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个说法太跌份,他姜闻是一个骄傲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继续道:“就算张一谋同意给你奖,你也没有机会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调整好情绪,跟着聊聊奖项:“怎么说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道:“张一谋做了评委团主席,我就可以确定姜闻老哥没法得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他要是不做评委团主席,还有几分可能,做了可以肯定全无可能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知道电影节谁最大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想到了什么:“电影节的艺术总监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叹了一口气:“当年张一谋导演的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在戛纳上映,因为国旗和唱国歌的镜头,遭遇刁难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你这部戏,我们观众可能看不懂,但是负责电影节的艺术总监,肯定能看懂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,《太阳》这样的电影,绝对不会给你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疑惑道:“电影节不是评委团主席最大吗,怎么扯到了艺术总监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混过多次外国电影节,了解一些情况,解释道:“评委团主席只是台面上的人物,艺术总监是台面下的主导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如数家珍:“欧洲三大电影节,它们的背后,都有艺术总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艺术总监是电影节的策划者,也是中枢,对内容进行策划和组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涉及电影节的方方面面,从团队的组建到板块的设置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从电影选片到评审团的组建,从重量级嘉宾的邀请到媒体的邀约,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.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可以说,艺术总监就是电影节的掌舵人,通过选片来传递出电影节的定位和理念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懵逼了:“仔细想想,我听说过电影节的艺术总监,但又都忽略了。之前好像下意识的不关注他们,怎么回事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道:“这就是障眼法,站到台前是要承担责任的,在幕后,可以享受无尽的权力,也不用承担责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与导演、演员等小角色相比,公众陌生的艺术总监,才是电影背后的推手,真正的大人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吉尔·雅各布,从1978年到2000年,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二十多年,当年就是他对张一谋电影的国旗、国歌镜头,有强烈意见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阿尔福雷德·鲍尔,执掌柏林电影节二十多年,莫里茨·德·哈德尔登,从1980到2001,也是二十多年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威尼斯电影节的艺术总监,相比柏林、戛纳动辄20年任期有所不同,更换平凡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00年前后,威尼斯电影节出现了一段明显的震荡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04年,马可·穆勒从莫里茨·德·哈德尔登手中接任艺术总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从威尼斯电影节离职的莫里茨,在柏林电影节任职二十年之久,又在02、03年任威尼斯艺术总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按照我们一些媒体的说法,马可做了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后,更加关注华语电影,华语电影也迎来了威尼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,不如说加大了对华语,准确的说,对国内的攻势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帮艺术总监,电影节的掌舵者,都是同一伙人,背后是同一个群体,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征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简单来说,不绝对的反中,就等于有罪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见了鬼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 别说于东,就算是姜闻也是见了鬼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不说,他们是真不知道,这些电影节背后是一帮人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想想又莫名的可以理解。
         于东道:“为什么之前没有注意到,动不动二十年的任职,这不是那啥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按照西方的口径,这不是赤裸裸的镀彩,赤裸裸的威权吗?
         于东在业内干了很久,好像没注意过这一点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也是面色凝重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混迹了很多次国际电影节,外国老婆也娶过,艺术总监的名字也听说过,但是没有这种直观的感受。
         按照沈三通摆出来的事实,哪有什么三大电影节,其实是一伙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这伙人,立场一致,全部都是反东大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眼睛眨巴眨巴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思考了一下,发现沈三通说的没错。
         在三大获奖的国内电影,或多或少都带着批判,不带批判而获奖的很少很少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继续道:“我们不关注很简单,因为背后操作者,太懂媒体传播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首先,外国的媒体,很有纪律,刻意的忽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会提艺术总监的作用,主要数台面上的人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其次,我们的媒体,基本上只听个响,不会去揭露背后的故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以复读的方式,膜拜的方式来看待国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就算他们查到了,写的也是国外二十年连续做艺术总监,是为了电影节稳定运行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会扯到批判、否定那一套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甚至连赞美,也发不出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因为赞美,会给出有效的信息,背后的人,不希望这些小动作被看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些所谓的国际电影节,和艺术无关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有一点客观、中立、自由的样子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点都没有。
         往往越强调什么越没有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被冲击的有些大,说了句掉分的话:“《太阳》其实是有点混乱的,也不是没有希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同情的看了姜闻一眼:“《色,戒》太强了,放在哪个电影节都会拿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这种族裔之光,出卖自己的族裔,自甘下贱的电影,太罕见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