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> 第六十二章李铵本来面目,《色,戒》产生背景(1/3)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的说法让于东摸不着头脑。
         李铵这个国际大导演,在沈三通嘴里,成了自甘下贱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 还有什么出卖族裔。
         于东电影都没看,还没上映,他相信沈三通也没看,所以很迷惑。
         于东问沈三通:“怎么得出来的结论?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若有所思。
         《色,戒》是有原著的,张艾玲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对姜闻道:“我听闻李铵想让你来演主角,你拒绝了,想必也知道原著是什么样?”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是公众层面,面对这个问题,姜闻会糊弄过去,推给理解不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没有外人,姜闻也不藏着掖着:“有病才去演张艾玲的,她就是一汉奸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道:“李铵来拍,应该会有自己的创作吧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冷笑一声:“不创作还好,创作更坏,李铵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问道:“什么特点?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揭开李铵的老底:“说的好听点是用东方文化的壳,内里填充西方精神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实际上是迎合米国驴党为首的一帮人,带有猎奇的窥探东方文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他心态很女性化,依附,在家六年,靠老婆养活。他的第一部戏《推手》里,有个外国媳妇的角色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经常呆在家写稿照顾孩子的女人,其实就是李安蜗居时的写照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当他自身和电影,展现出猎奇、合理化现状、依附规则等特质的时候,所谓的国际电影节彻底向他敞开了大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无数荣耀蜂拥而至。第二部《喜宴》获得柏林金熊奖,奥斯卡外语片提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走捷径总归是走捷径,《绿巨人》的时候,有原著基础,也做不好故事,大扑特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《断背山》回到了老路,虽然不是西方窥视东方,但也是猎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象党的牛仔,名义上保守,整天高喊反同,实际上是深柜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西部牛仔同性恋,看看这个关键词,满足米国白左的意淫,为驴党价值观冲锋呐喊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他最好不要加入自己创作,《绿巨人》的失败在前,《断背山》成功在后,《色,戒》上他必然忍不住走捷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走捷径就是这样,一旦开始,就停不下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其实,选中《色,戒》进行改编,就说明他打定主意要走捷径了,依然猎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对他而言,这是他获得所有名利的秘诀,存在路径依赖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没提《卧虎藏龙》引导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事,太阴谋论。
         同样没提,《色,戒》也许是再次引导。
         让国产片走向棒子的死路,往边缘、黄方面引导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肯定道:“《色,戒》必然通杀各大电影节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不提阴谋论,沈三通对《色,戒》依然有“信心”。
         题材方面那么“好”,西方标准的好。
         中国要重新选择商业电影发展方向,沈三通自己走出一条路不假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这个圈子里,大部分还是服从于米国好莱坞构建的价值观。
         《色,戒》绝对会受到追捧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怕不是有人从立项开始进行谋划,但是在这个时机出现,对方会抓住。
         战略层面,米国精英很垃圾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个都是利益精算师,没人在乎群体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战术层面,沈三通从不小看米国精英。
         于东CPU都尼玛的烧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无论是沈三通对于国际电影节的评价,还是对李铵的评价,都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。
         道德上出卖族裔,职业上作为导演走捷径,沈三通是把李铵彻底否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也是震惊,情不自禁问道:“照你这样说,国际电影节的背后是同一伙人,李铵也是他们选中的,有点惊悚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反问:“这不是理所当然吗,像贾章科的电影,你觉得真能赚钱吗,为什么还是有人买他的版权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把他电影版权买下来,放在艺术院线放映,收不回成本,要靠官方拨款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人家花钱,然后挑选符合自己利益的文化作品,挑选文艺白手套,不是正常的吗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它们的媒体为此服务,将这些事情遮掩住,淡化处理,不也是正常吗,拿钱办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张了张嘴。
         确实!
         他只是没往这些方面想。
         沿着沈三通的方向稍微思考,其实这才正常。
         国际电影节有官方层面的拨款,放映文艺片的艺术院线也是不断亏损,需要拨款。
         好莱坞是米国的电影节,喜欢李铵不是正常的吗?
         但是他又觉得有些不正常。
         姜闻来了一句:“那我们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于东心神猛地一震,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,和姜闻问出同一个问题道:“我们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沈导的分析我觉得挺对,米国人喜欢李铵很正常,西方统治集团挑选出他们利益的代表也很正常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可为什么国内也喜欢李铵啊,不断鼓吹三大电影节呢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说来不怕沈导笑话,我从事这一行很久了,之前我没想过从这个视角去看问题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相信不只是我,姜闻也没有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姜闻点头:“我也混了很长时间国际电影节,国外算了。国内记者没见过把艺术总监扒出来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直白道:“没有我们的人,花钱养的作家,文艺工作者,媒体。几乎都外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艺术总监这种明摆着,一个位置坐二十多年,没人质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一提到国际电影节,不论是欧洲三大还是奥斯卡,都是客观,是艺术的殿堂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都不是遮掩,而是坏的吹成好的。障眼法的操作,和外部一样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所以,事实就是这样,对外面的报道,挑好的说,都外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真不是要搞举世皆敌,事实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 已经不是没有战斗力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 而是枪口调转,专打自己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于东更关心《太阳照常升起》,心已经开始凉了:“《太阳》就没有一点法子获奖?”
         哪怕沈三通把国际电影节的面目戳穿,但现实摆在那。
         拿下威尼斯电影节,国内这帮外向媒体会热烈报道,能省很多宣传费。
         沈三通道:“《色,戒》太‘强’了。原著本身就是无敌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先看张艾玲,43年至45年魔都沦陷时期,与汉奸为伍,参加了不少亲日文化活动,甚至与汉奸胡兰成结婚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作为汉奸,对我们是扣分项,但是相对所谓国际,是加分项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《色,戒》创作背景一个是抗战,我们赢了,本子输了。另一个是半岛,米国输了,我们在半岛又赢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张艾玲其实已经崩溃了,能赢本子,能赢米国?说明她选错了,事实把她精神世界击溃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稍微有点胆子就要自我了结,但她贪生怕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为了活着,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人生如同小丑,不愿意承认是一个汉奸的事实,要给自己的一些行为找借口,找理由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她只能选择逃避,去自我安慰,她去当汉奸,不是她自己有问题,而是人性的选择,是爱情在发挥作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