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89章 刘备的恩情还不完,根本还不完!(求订阅!)
         一般食盐的贩售,都是官府经营,或者授权给本地盐商和盐民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盐商、盐民每年要缴对应盐税,官府由此来获得大额利润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把精盐交给袁谭来经营的目的,就是想控制变量,不想大量精盐外流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让青州勉强自足便可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接着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你我青徐二州,除精盐贩售之外,两地亦可加强贸易,频繁来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袁谭点头如捣,连连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那是自然!那是自然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待我回青州后,定当派遣部卒,维护边境安定,让两地安稳发展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接着补充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亦会遣泰山将在琅琊维护青徐稳定,绝不侵扰青州百姓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张口闭口,始终都在提青州。
         全然不提袁绍,仿佛袁谭是完全独立于河北的外人似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袁谭也察觉到了一二,佯作试探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只恨父亲宠爱幼子,欲另立储嗣,若不然叫我坐拥河北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当举河北之物力,结与徐州之欢心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明里暗里,都在暗示李翊他们家的立嗣之争自己处于下风。
         有向李翊寻求支持的意思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当然看得出来,当即便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翊虽不才,但窃以为谭兄有平定青州之功,又是袁家长子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今却屈身于幼子之下,此诚为丈夫之至辱也!”
         不错!
         李翊的话说到袁谭心坎儿上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但令他更加高兴的是李翊的态度。
         徐州二把手都支持自己了,他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或许徐州能成为自己将来袁尚争夺袁家储君之位的后援。
         念及此,袁谭更是暗自下定决心,一定要搞好和李翊和徐州的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在玄德公大人有大量,没有跟他计较此次陈兵徐州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适才翊言青徐两地可互通贸易,翊以为其余货物都可以货币交易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只这精盐,当以物易物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盐在古代是硬通货,就用来赚取五铢钱实在是太亏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那不知子玉想用何物来换取精盐?”袁谭问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耕牛、马匹,还有粮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提到的,都是这个时代最贵重的东西。
         袁谭虽被老爹丢在了青州,但他毕竟背靠袁家。
         燕赵多战马,冀州又富庶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袁谭想想办法,是一定能从北方搞来战马、耕牛还有粮食的。
         更何况,精盐只是在徐州便宜,是因为李翊强行压低物价,造福徐州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倘若袁谭能用精盐在别的州郡贩售,利润绝对远比粗盐要高。
         有了钱,便有了启动资金。
         凭借他袁家大公子的人脉,想在河北搞点儿战马、耕牛、粮食来,还不容易吗?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该当如此,该当如此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袁谭认为这个价格还是很合理的。
         除了上面这三样东西,还有什么是能够跟食盐挂钩的?
         更别说,这是优于粗盐数倍的精盐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商议既定,李翊继续陪着袁谭饮酒。
         是夜,众宾欢腾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同泰山诸将,及青州诸将俱大醉,无一例外。
         次日,刘备亲自送袁谭回青州。
         此前所俘虏的青州将士,也一并全部放回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直相送四十里地,袁谭这才主动请求刘备不要再送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执袁谭手,认真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此去一别,山遥路远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望显思千万保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袁谭谢过,依依不舍辞别刘备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一路上,李翊则陪着张郃并马而行。
         言谈间,或多或少流露敬慕之意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一举动,令张郃又惊又喜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现在本为阶下囚,可李翊作为军师,却对他礼遇有加,爱护不已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让张郃感到受宠若惊。
         眼看送到头了,李翊这才对张郃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儁乂壮猛有谋,未来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来日若有难处,可来徐州找我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张郃作为五子良将,李翊开始提前布局。
         主动来投与主动招降,还是有区别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主动来投的人,相对会更加谨慎小心,在工作上也会更加卖力。
         以此来证明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现在就在张郃心里埋下一颗种子,等将来立嗣之争波及到他后,张郃为明哲保身,一定会认真思考自己的立场。
         张郃也是聪明人,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,当即正色拱手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李先生乃世之奇士,奇谋良策,天下无出其右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郃实是敬佩不已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将来不论发生何事,郃绝不忘先生今日的知遇之恩!”
         话落,催马扬鞭,随袁谭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冀州,邺城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混帐!”
         袁绍怒不可遏,歇斯底里地吼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这逆子怎敢擅自出兵徐州,乱我法度!”
         底下立着一众文武,都在那里冷笑,仿佛在看袁谭的笑话。
         简雍拱手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主深知此次出兵,绝非袁公本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只恐袁公蒙在鼓里,尚不知情,故前雍来知会袁公一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简雍其实来邺城有一段时间了,只是之前袁绍不在,他只能在这里干等十数日。
         心中也是焦灼如火,生怕后方老刘顶不住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当袁绍回到邺城后,简雍第一时间便表明了自己的来意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眉宇间一川不平,沉声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此事是袁某疏忽了,我即遣许攸前往徐州讲和,让这逆子即刻罢兵回青州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会另置粮秣、马匹、金银绸缎,送去徐州,向玄德公赔不是。”袁绍本就为人豪气,这次又是自己理亏,自然要准备些礼品赔罪。
         何况他战略就是先全力对付公孙瓒,对刘备处于安抚的状态。
         并且,他是真的不希望现在和刘备结怨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这一年的袁绍,实在是太忙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先是自己的小弟曹操,被吕布袭了兖州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只得派遣臧洪领兵南下去救援。
         而在北边,由于公孙瓒杀了刘虞,刘虞旧部鲜于辅等人找来了乌桓人。
         乌桓人皆感念刘虞之德,又恨公孙瓒对他们的高压政策,与鲜于辅一拍即合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瞅准战机,也派遣了麴义出兵协助。
         与鲜于辅、乌桓人,以及幽州本地一些反抗公孙瓒的世族联合。
         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,讨伐公孙瓒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同时兼顾南北两处战事,你说他此时能再去招惹刘备吗?
         所以当听到袁谭擅自出兵的消息后,袁绍自然怒不可遏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子远,你即刻持我符节,去徐州传令袁谭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告诉那逆子,让他马上滚回青州去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许攸正准备领命而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又一使者到。
         乃是青州袁谭本人的信使。
         原来是袁谭主动遣人来上表请罪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他知道纸包不住火,如果隐瞒父亲,只会罪加一等。
         索性主动承认。
         中间还把自己兵败后,又被刘备放回,甚至举了自己为茂才的事,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袁绍。
         袁谭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投桃报李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、李翊善待他,袁谭便把二人的善举传递给袁绍。
         希望能促进袁刘两家的同盟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听后也是颇为感慨:
         “不想玄德如此宽仁有度,真当世人杰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简雍在旁听了更是吃惊,没想到自己在河北耽误了这许多时日,生怕主公顶不住。
         结果还没回去,主公居然都已经把袁谭给干趴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也太猛了……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主遣雍来,正是欲修好袁刘两家关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在徐州时,我主也时常念叨袁公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袁绍颔首,赞赏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与汝主本无仇隙,何谈修好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倒是刘玄德弘雅有信义,今徐州乐戴之,诚副所望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言外之意,是承认了刘备徐州牧的位置。
         天下第一诸侯都承认刘备了,那刘备在徐州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。
         历史上,
         刘备接领徐州后,表举袁谭为茂才的目的,就是为了示好袁绍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也接受了刘备释放的善意,表示刘备接领徐州是众望所归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这样,子远!”
         袁绍依旧点名许攸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你还是行程不改,去徐州一趟,替我面见玄德公,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之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此前赔礼的金银绸缎、粮秣马匹,再翻一倍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汝便与简使同去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许攸领命,走至简雍身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简使,你我即刻启程罢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荣幸之至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简雍拱手还礼,但不知为何。
         他隐隐约约看到许攸唇边挂着一抹笑意。
         似乎对此次送礼感到很兴奋。
         莫不是他对我主也有好感?
         简雍没有多想,与许攸押送着礼品,一起返还徐州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又遣五百精锐甲士,护送二人南下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刘备在兰亭待了数日,聚拢的青州流民已有十万之众。
         这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         光是安顿他们,就是一项巨大的工作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人越多,行程也就越慢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南方尚有两个心头大患未曾解决,不敢再多逗留。
         便带上这十万青州百姓,启程返回徐州。
         中间提前知会了在下邳的鲁肃、麋竺,告知他徐州将要接纳十万青州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让二人提前做好准备,尤其是安顿用的钱粮。
         同时,也让关羽准备好将士,维护好社会治安。
         外来人口的涌入,最容易造成的就是社会混乱。
         必须出动大量甲士,来维护社会秩序。
         然后便是照例论功行赏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此次渡水北上,用船只装载了大量粮秣金钱。
         就是做好了犒赏琅琊泰山兵的准备。
         不单单是因为为将来打胜仗做准备,更是为了收买人心,施恩于众军士。
         全军士卒每人发麻布半匹,粟米半石,钱五十。
         各级将校,另有封赏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些钱粮听起来好像不多,但真要堆起数量来,那也是一个巨数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知道为什么打仗烧钱了吧?
         光是这犒赏军士,就要费不少钱粮。
         而且你不赏还不行,大家伙在战场上拼命,就盼着这个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这犒赏已经是提高待遇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还在徐州原有的制度,一般只有精锐部曲才有这么高的赏金。
         若非麋竺、李翊出力,奶了他一口。
         刘备是断不能筹出这么多钱的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