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185章 徐州的工作环境更好,俺们申请调离岗位!
         却说这边高览,领军截住逃走的青州百姓。
         正撞着李翊、张飞所领的断后军马。
         那边张飞已经手抓丈八蛇矛,披挂上阵,见着袁军,催马便杀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乃河北名将,久战沙场,见眼前杀出一路军,倒也从容不迫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来者何人,报上名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本将不杀无名之辈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厉声喊话。
         猛张飞更不答话,照着高览右腿,便一矛刺去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忙卷起右腿,一斧照张飞脸上劈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嘡啷……
         两柄武器交错卡住,张飞见这厮也有勇力,知他定是袁军中的大将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才问及姓名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应声答话,张飞睁大环眼对视看。
         眼前之人,竟然就是目前的青州主帅,抓住了,岂不当得此北征青州的头功?
         “呔!环眼贼,既知我名,怎敢犯界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骂一声,举斧便砍。
         张飞招架住,厉声喝:
         “俺们奉诏讨贼,汝袁氏侵占俺们汉家城池,怎敢说是自己的地界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强词夺理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巨斧再砍,张飞怡然不惧,抖擞精神,站挺了斗他。
         一场好杀,两军混战。
         战得正到好时,忽听得一声号响。
         左边田豫,右边陈到,各领一千军士杀出。
         袁军与徐州军交战正酣,忽听得两边喊声,不觉惊呼:
         “不好,徐州人有埋伏!”
         即有报事兵将消息传回给了高览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亦觉惊诧,怪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难不成李翊知我要来此,在这里提前设伏?”
         副将管统在旁侧劝谏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将军,眼下黑灯瞎火,将士们混杀在一处,看也看不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又遭了埋伏,不若及时止损,先暂时撤走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于白日再与徐州人厮杀,如何?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从其言,即命管统领一军断后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则领剩余军士,自重围中杀出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毕竟是猛将,手中巨斧,磕着就死,挨着就伤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路砍杀,终于冲出重围。
         奈何陈到、田豫截住后路,不好回临淄。
         只得往东走,先去往广城暂歇。
         好在高览是主场主战,哪里都能歇养人马。
         一路奔走,天已近了白日。
         忽见前头有军拦路,自山坳处截住去路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乃领军在前,抬头去看,山上果然有一员白袍将军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知他必不是袁军阵营的,乃往土山上断声一喝:
         “呔!土山上的孤客穷将,擅敢截吾归路耶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可速速报上名来!”
         那员将领见着高览,亦觉意外,乃将手中银枪一招。
         山上顿时现出无数人马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不好,难道又有埋伏?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见状大惊,如何也想不通其中关节来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能料算到自己要追击,难不成连自己要逃往何方都能料算到?
         在这里提前设下埋伏?
         那员白袍将军把长枪对着高览一抖,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汝小将,可先通上名来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吾乃大将军袁公帐前先锋将军高览,小将可留名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吾乃常山赵子龙,在此恭候多时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原来,赵云自领了任务,先接领班百姓往南方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半路上正撞着昌豨的后援人马,赵云乃将百姓尽数托付给了昌豨。
         也不将他们尽数迁入徐州,自留在齐国南部境内,此地俱为泰山兵所掌控。
         严格意义上讲,齐国南部、北海国南部俱属于徐州势力范围。
         或者说俱属于臧霸为首的泰山帮势力范围,早在刘备收复他们之前,他们这里就已经有很强的影响力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古代行政效率低,人口稀疏,很难明确的去划分势力单位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泰山帮在琅琊、及琅琊以北深耕多年,安置个十来万百姓是绰绰有余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心里念着先生在前方断后,便欲领兵回去。
         诸泰山将劝说道,“此战已过去许久,将军纵此时赶回也于事无补,恐已分出胜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若先留一军,自稷山以东设伏,专候高览人马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一个前提是,赵云等人必须笃定李翊能够打赢高览军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暗想,我徐州军兵锐,先生用兵如神,三将军也是万人之敌。
         更别提还有国让、叔至等勇猛之将。
         纵然人少,料高览也未必能敌。
         只是想要生擒他却难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乃领军往稷山以东设下伏兵,静候高览前来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也并无十全把握,高览会往这边走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先生没能提前截断高览归路,使他回了临淄。
         那赵云也无可奈何,等不到,便只能回去与先生的军马会合一处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想这般巧,竟真的就在这里撞着了高览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小将,下来一斗吧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在山下挑衅,让赵云下来跟自己单挑。
         心中却在暗想,今我明彼暗,山中有伏兵多少还不知。
         若是冒然杀上山区,只恐有诈,还是诱他下来为好。
         而赵云经过这些年的磨炼,早已不是只呈一时血勇之辈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论是先生,还是主公刘备,都经常教导他。
         打仗不是凭谁武力值高。
         昔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,其勇力千古无二。
         可仍败于高祖之手。
         打仗是要讲究策略的,即天时地利人和。
         今赵云领军埋伏在山上,已经占了地利。
         这个地形对他有利,我在上,敌在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居高临下岂不占便宜?
         纵是博德之门里,那也是站在高处有优势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兀那贼将,登山领死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摇了摇头,他久经沙场,深谙兵法,岂会轻易被赵云所诱?
         “小将可下山受死,俺在此处等着你!”
         袁兵也在山下高呼起哄,让赵云下山来战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不肯冲山,一个不肯下山,两边就这么耗着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暗想,我军在山上以逸待劳,倒不怕他。
         这高览刚吃了一场败仗,急需休整,岂能久持?
         若我执意不下山,彼必先退,若退必遇先生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论哪种路线,都对我有利,何必急着下山?
         故更不将高览的喊话放在眼里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也逐渐意识到,这般相持不是办法,若是李翊带兵追来,前后被包了饺子。
         自己纵有勇力,也万难逃脱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汝等道这赵云本领如何?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问众将道。
         或有人答:
         “其早年在公孙瓒麾下,统领白马义从,勇不可当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昔日界桥上的少年英雄,正是此人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眯起眼眸,暗想赵云当年能与文丑战平,而自己武艺并不输文丑。
         料他不能全面压制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 总之,断不能这般继续相持。
         念及此,乃将巨斧依照,趁势冲上山区,高喊一声:
         “小将照打!”
         赵云挺枪迎战,二马相交,战不数合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佯败而走,袁军士气大振,一股脑地往山上冲去。
         待尽入山上时,才有人想起来提醒高览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将军且住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赵云诱敌,恐有埋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一愣,暗骂你不早说。
         咱们都已经全部冲上山来了,现在说有埋伏有个屁用?
         念及此,高览也只能佯作镇定,脸上浮现几抹傲色,对众人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敌军不过如此而已,虽十面埋伏,亦不足惧!”
         然这只是高览的鼓舞士气之言,他知道若真有埋伏,现在跑肯定是来不及的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带军冲上山头,砍了赵云脑袋。
         那么此战就宣告结束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乃率军全力杀出,直往山顶冲刺。
         未行几步路,忽听得一声号响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亲自引军杀回,接应交战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只得硬着头皮,战上赵云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手下败将,既然败来,怎敢复回?”
         赵云冷声笑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汝中我之计,尚不自知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言讫,四面喊杀大起,冲出来无数人马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大惊,暗道果然是诱敌之计,山上埋伏不少。
         见此,只得奋起精神,拼死力战。
         两军混战,袁兵被打得措手不及。
         直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回轮到高览且战且走,一路败逃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那边赵云胯下白马脚力快,追着高览不放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见他来势凶猛,知道不能硬拼,连忙把马头转圈。
         铆足了劲,照着追来的赵云便是一斧头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想赵云身手快,侧马躲过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这一斧直接劈了个空,因用力过猛,斧势刹不住。
         正好对着树桩来上那么一下,“喀嚓”一斧,竟嵌在了木桩里。
         说时迟,那时快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把准战机,趁着高览斧头拔不出来之际,挺枪便刺。
         一点寒芒先到,随后枪出如龙。
         银枪往斧额上一磕,“当”一声巨响,斧头“噶”得被弹飞。
         由于高览正使劲儿,这一斧子被弹开,反倒将虎口震得发麻。
         正是吃痛处,那赵云毫不留情,将枪杆子一甩。
         照面给了高览一柳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啊!!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吃痛大叫,鼻血喷溅。
         坠下马来,左右士卒将扯锁上前将之绑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抓住了!抓住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使劲儿!使劲儿!别让他跑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此贼力大的很,千万小心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越来越多的人冲上来,将高览按住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两臂纵有千斤之力,此刻却也如笼中之鸟,网中之鱼,再难逃脱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恭喜赵将军,此战竟活捉了高览!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等回去后,大都督一定会重加赏赐!”
         赵云亦觉欣喜,自投奔刘将军以来,这还是他真正意义上,独自领兵。
         尽管躬听了这许多年的明诲,但理论终是比不得实践。
         真正上手实操时,仍是小心翼翼,不敢犯错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好好,高览首级金贵的很,可别弄丢了!”
         赵云喜出望外,即命人将高览收押了,严加看管。
         自领大军往西走,与李翊军会合一处。
         见着李翊后,备言其事。
         诸将闻说高览被擒,无不欣喜异常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他们原本只是在迁民,即便想过袁军会来追赶,但至多想着的,也仅是将他们击退。
         哪里想过还能生擒袁军主将呢?
         但战场形势,就是这么瞬息万变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确定的事情太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诸将纷纷起身,向李翊道喜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拱手还礼:
         “若无诸公用命,忘身死战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纵李某算无遗策,也不能将高览生擒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该是李某谢过诸位才是。”
         的确,能够生擒住高览,确实是在李翊意料之外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过,比起高览,更令李翊感到欣喜的是赵云的成长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在军政方面都很有天赋,只是缺少磨炼的机会。
         不想此次初次用兵,就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。
         之后说什么,也得在老刘面前好好表彰一下老赵的功绩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大都督,高览统领青州兵马,彼既为主帅,今被吾等所擒。”“则青州战事可定否?”
         有将士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摇了摇头,“未可定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高览虽是青州主帅,然青州诸郡县,仍有袁兵据守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他们岂会为了高览一人,能打开城门,向我军献城?”
         此言一出,诸将皆面面相觑。
         是呀,毕竟青州的士兵姓袁不姓高。
         就算失去高览,对袁氏而言只是失去一个普普通通的勇将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 对于家大业大,战将千员的袁氏来说,他们随时可以派遣一位新的将领来接管青州兵事。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诶!如此说来,这高览捉来是无用咯?”
         张飞一跺脚,暗道大伙儿明明是活捉了袁军主将,怎却变得跟烫手山芋似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你说杀了吧,未免太过可惜。
         留着吧,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用。
         竟是有些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倒不完全没用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一颔首,即命人将高览押解上来。
         那高览被扒光了上衣,赤膊着上身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跪下!”
         两名武士按着高览的肩胛骨,便欲往地上摁。
         那高览倒也铁骨铮铮,打死不肯跪。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好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挥挥手,示意众人不必再折腾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我闻败军之将不可辱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高将军乃是河北名将,不可受此待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乃命人为高览解去绑缚,又命人赐座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心中感动,乃躬身向李翊称谢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问高览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未知青州还有多少兵马?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沉吟片刻,乃回答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约有五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……哈哈哈,此言莫非有诈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非诈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正色答,“大公子在时,青州便有三万可战之兵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大公子领兵去渤海南皮带走一万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而吾奉大将军命,前来据守青州,又带了三万人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合计便有五万,绝非大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营中众将闻言,无不面色一皱。
         倘若青州真的还有五万兵马,那将无疑会成为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。
         按照原本定下的计划,徐州军此次北上的战略部署,是基于青州只有两到三万的可战之兵算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高览所言属实,那么前线的徐州军,恐怕不得不再向老刘申请一点援军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毕竟打下来的领土,你还得分兵去守。
         倘若留的兵少,容易出事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李翊却知道,这肯定是高览的大言罢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军队数目肯定是虚报。
         按他的估算,青州最多还有两到三万的可战之兵,不可能再往五万上封。
         并且这兵马还得算上据守的士兵。
         本来青州就不是袁军的主战场。
         更别提,除冀州本土外,袁绍是专门从其他三个州抽调了兵马过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哪有再抽调完兵马之后,还剩下五万的?
         要真还能剩下五万,那李翊就直接建议不用打了,投了算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青州还剩如此多的兵马,高将军身为青州主帅,尚未一展身手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便落入我营中来,想必心中不服?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也不拆穿他,只顺着他的话道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李郯侯用兵如神,览佩服不已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只是览身为一州之主帅,尚有军事大任在身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敢以私废公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组织了许久的语言,才说出这一段话来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,既然高将军不服,那我放你回去!”
         什么!?
         此言一出,未等高览做出反应,周围的将士反倒坐不住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大都督,我等浴血拼杀,才有今日之战果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哪有轻易将之放回的道理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正是正是,岂不闻一日纵虎,万世之患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不能放啊!不能放啊!大都督!”
         众将纷纷劝谏李翊不能放人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摆了摆手手,示意众人稍安勿躁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诸公不必如此,此战的功劳照算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回头我自会在刘将军面前,为诸位美言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至于高将军,乃河北名将,不该受这阶下之辱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将你放回去,说话算话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这……
         高览面对李翊的示好,心中感动万分。
         他早就听闻徐州刘备礼贤下士,能容英雄,不想连他的属下都这般有魅力。
         这比之邺城办公室处,整天与同事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,实在是好太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此刻真有一种放弃高薪高职不要的冲动,转头投向刘营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李翊此刻发出邀请,高览是真的愿意投诚。
         但显然是不行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李翊不开口,高览若是主动提出,那就太掉价儿了。
         “谢过君侯!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恭恭敬敬地向李翊作了一揖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已命人取回了高将军的衣物,还背了些酒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待高将军酒足饭饱之后,便可回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高览点了点头,再次拜谢。
         之后,便撩衣上马,往临淄而去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李翊亲自出营送别,目送高览远去的目光。
         赵云自身后催马现出,出声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大都督,适才我已见高览已有归降之意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大都督当时何不趁此机会,将这一河北名将收入麾下?”
         袁营内部的勾心斗角是非常严重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到后期,甚至已经严重到了在战时随意诬陷、扣帽子给别人的存在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、张郃都属于深受其害的存在。
         作为河北阵营的大将,不可不谓名位重,薪资高。
         可高览、张郃竟能够被气得临阵倒戈,直接烧了攻城器械。
         转头率军去投靠曹操。
         临阵投敌,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有多光彩的事儿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是需要你下定很大决心,最好还有人给你台阶下。
         比如敌方主动招募你,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的那种。
         但高览、张郃在没有人招募的情况下,就是直接投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并且他们是带着麾下部曲投的,数量不在少数。
        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两人当时带了多少人投敌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当时两人投靠的是曹洪,曹洪甚至不敢接受两人的投诚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人太多了,哪怕是已经烧毁了工程器械,曹洪都怕控制不住。
         万一他们是诈降,曹洪军营就完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最后还是荀攸站出来劝说曹洪,说两人肯定是真心投降,不必怀疑。
         高览、张郃这才顺利进入曹营。
         如此你便可以想象,这些年高览、张郃这些河北将领被这些派系斗争,折磨的精神状态有多惨。
         “现在还不是时候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并未详细解释,为什么现在不招募高览。
         现在的高览能够总督一州军事,说明他在袁营的地位并不低。
         不管你现在是把他杀了,还是把他登用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对袁绍来说,都损害不大。
         与其等袁绍派一个新的可能更强的将领过来,接管青州。
         倒不如保留一个有污点的手下败将。
         就凭袁绍内部的“和谐”程度,郭图那帮人不可能不在高览战败这件事上做文章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好了,诸公今日一战,都辛苦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可回去畅饮,明日接着进军,攻打青州剩余郡县!”
         李翊下了命令,众将士各自领命回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不表。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河北,冀州。
         此时袁绍已经派了颜良、文丑到前线去。
         他自领十一万大军在后,缓慢进军。
         尽管袁绍的军令已经下达,可监军沮授仍站出来谏言说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良性促狭,虽骁勇不可独任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请主公速速将之前线调回,否则必然生败。”
         袁绍闻言大怒,暗道沮授莫不是在教我做事?
         乃叱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吾大军未发,汝怎敢妖言惑众乱我军心?”
         乃欲将沮授斩首,众将劝勉乃止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实对袁绍而言,就算他知道颜良、文丑不能独任,也不能听沮授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因为命令已经下达了,即便知道我是错的。
         就因为你沮授一句话,我马上朝令夕改。
         那我这个主公的威信还要不要了?
         以后还怎么领导我手下那帮兄弟?
         郭图见沮授弱势,急忙趁机谏言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禀袁公,沮授监统内外,威震三军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若其浸盛,公何以制之?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夫臣与主同者昌,主与臣同者亡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此《黄石》之所忌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且御众于外,不宜知内。”
         此话,显然是郭图给沮授写的小作文。
         核心思想就是弹劾沮授权力太大,又目无法纪,刚直犯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太损您袁公的威信了。
         臣下与君主的权力一样,那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啊!
         虽然这是郭图作为河南派,算计河北广平派的沮授。
         但袁绍却觉得郭图说的很有道理。
         一个在外统率军队的人,怎么还能让他参与内政?
         于是袁绍将沮授的监军一职撤出,并将其职权一分为三。
         分别让沮授、郭图、淳于琼三人各自主管一军。
         这只是袁营内部斗争的冰山一角。
         只要抓住一个空子,就背后捅你一刀。
         消息传回沮授处,闻说自己的监军一职被撤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乃临船幽幽叹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上盈其志,下务其功,悠悠黄河,吾其济乎!”
         于是沮授竟直接辞官不干了。
         直接舍弃了袁绍大军,以身怀恶疾,打算辞官归去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对此当然不同意。
         他不是在乎沮授有多重要,而是真让沮授走了,打的是他袁绍的脸!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大军未发,沮授怎敢如此!”
         袁绍气得面色铁青,坚决不同意沮授的辞官要求。
         但其他党派的大臣,却觉得这是一个打倒河北广平派的好机会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纷纷向袁绍谏言,说沮授或许是真的生病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不如先让他回家养病,等病好了,再来前线也是一样的。
         这话算是给了袁绍一个台阶下。
         袁绍不想在大战之前节外生枝,能少些岔子,就少些岔子吧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便借坡下驴,同意了沮授以疾为由,辞官归去的请求。
         沮授一路快马扬鞭,回到家里。
         干的第一件事,便是召集宗族内的所有成员。
         将家里的赀财尽数散去,分给众人。
         宗族子弟俱不解其意,纷纷问道:
         “袁公即将一统天下,天命在袁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沮公若能辅佐袁公,将来便有从龙之功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奈何如此!?”
         ……
         (本章完)